说起两个“人”组成的汉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从”。其实还有不少两个“人”组成的字。如“比”,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字形像两个人肩并肩的样子,很亲近。《论语》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有团结协力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君子团结协力但不过分亲密,不拉帮结派,小人正相反。
甲骨文“比”
金文“比”
小篆“比”
又如“并”,也是两个人,它的甲骨文字形像两个人腿脚并在一起,同步做事情。“并”在古代还可以写成“並”“竝”,其实就是两个“立”,它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字形都像两个并排站立的人。
甲骨文“并”
甲骨文“並”“竝”
金文“並”“竝”
小篆“並”“竝”
又如“北”,它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字形像两个人背靠背,象征背离,打了败仗扭头就跑。有个词“败北”就是这个意思,垓(ɡāi)下之战,项羽大败,他感慨说:“我起兵至今八年了,身经七十余战,未尝败北。”
甲骨文“北”
金文“北”
小篆“北”
又如“化”,它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字形都是一正一反两个人。演变成楷书之后,“化”右边的这个字既不是“七”,也不是匕首的“匕”,而是一个倒过来的“人”,要读成“huà”。有学者认为这个倒过来的人,象征着死亡,所以“化”是由生到死;也有学者认为“化”像一个人翻跟头的样子,表达翻转的意思。
甲骨文“化”
金文“化”
小篆“化”
楷书“化”
无论哪种解释,“化”字都是变化、改变之义。比如老子讲宇宙的本原——“道”可以“化成万物”;庄子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西游记》说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化干戈为玉帛”是说把战争纠纷变成和平友好;“化腐朽为神奇”是说把坏的变成好的,把没有用的变成有用的。
(作者系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杨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