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名称
生姜专用膜覆盖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一)技术类别
该技术成果为生姜专用膜产品与田间科学应用管理技术为一体的配套技术体系,较传统覆膜栽培增产15%以上。生姜专用膜的主要技术参数是透光率70±5%、透射光谱中500~570 nm光波比率较普通膜增加5%~8%;田间应用为生姜早春播种后覆盖专用膜,无需加挂遮阳网,生长过程中打孔放风调节膜下温度,夏季视生姜植株长势适期撤膜。本技术体系实现了早春低温季节增温、夏季高温季节减光降温的双向调节,将传统栽培的增温措施与降光措施合二为一,既免除了遮阳网,又简化了操作过程。
(二)技术类型:专利产品与栽培模式。
图1 生姜专用膜覆盖栽培技术模式
专用膜产品规格依据栽培模式定制,栽培模式包括地膜平盖、小拱棚覆盖及大、中拱棚覆盖。
(三)技术基本情况
1. 技术研发推广背景
生姜专用膜是山东农业大学生姜课题组根据生姜生长发育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经过近10年的研究、试制、试验、示范研发成功的专门用于生姜生产的产品。
早期前人认为生姜是“喜荫怕光”作物,生姜传统栽培均要求在苗期进行遮光。徐坤等研究发现,在适宜的温度及水分条件下,遮光不利于生姜叶片的光合作用,仅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遮光才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且生姜光合作用对绿光反应良好。根据这一理论,研发了生姜专用的塑料薄膜,并创新了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
2. 技术主要特点
(1)生姜专用膜实现了“一膜两用”,既可达到普通膜早春覆盖的保温效果,又科学调节了光照环境,无需在姜田使用遮阳网等遮光材料,简化了管理过程,节省了生产成本。
(2)生姜专用膜覆盖环境的午间最高温度较普通膜降低4~6 ℃,凌晨最低温度则无显著差异,显著降低了出苗期高温灼伤幼芽或幼苗期高温灼伤叶片的风险。
(3)生姜专用膜覆盖栽培实现了早春低温季节增温、夏季高温季节减光降温的双向调节,生姜产量较普通膜覆盖栽培提高15%左右。
3. 解决的主要问题
该技术体系首先是显著提高了生姜产量,其次是解决了生姜传统栽培中增温措施与遮光措施分步实施导致的操作过程繁琐、生产资料投入成本较高的现实问题。
(四)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生姜专用膜覆盖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于2014研发成功,后经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星火科技示范项目支持,进一步熟化,于2017年10月通过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课题组研发的生姜设施专用膜覆盖栽培技术,可节省遮阳网投资,实现一膜两用;同时有利于改善设施温光环境,有效防止“烤苗(芽)”,有利于生姜生长,促进生姜生长,增产15%以上。
图2 生姜专用膜覆盖栽培的生产应用
项目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引导技术人员和姜农应用本技术,并通过组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加速熟化技术成果的推广。2015年经中央电视台农科频道专题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显著影响,后经多家媒体连续报道,2017年技术成果在山东生姜产区推广面积达5万多亩,之后推广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年推广面积逾20万亩,且已推广至河北、河南,并在湖北、湖南、四川等地进行示范,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图3 生姜专用膜覆盖栽培的技术推广
(五)提质增效情况
生姜专用膜覆盖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所覆盖的薄膜,一膜两用(前期保温,后期调光),节省了传统栽培的遮阳网,实现了轻简栽培,亩节约成本300元以上。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用量50%以上,有利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该技术体系在山东莱芜、安丘、昌邑、莱州等生姜主产区经过多年的生产示范,平均增产15%以上,亩增鲜姜800千克左右,亩增产值2000元以上,目前年推广面积20万亩以上,年累计增加产值4亿元以上。
三、技术要点
核心技术:生姜专用膜的技术参数,透光率应70±5%,透射光谱中500~570 nm光波比率较普通膜增加5%~8%。
配套栽培技术:可应用于大、中、小拱棚覆盖栽培生姜,若采用大、中拱棚,可在播种前5~7天覆盖专用膜,以提高棚内温度;若采用小拱棚,可在播种完毕立即覆盖专用膜。生姜适宜播种期应选择连续5天棚内平均温度达10℃以上时进行。
生姜早春出苗前,应密闭棚膜,气温保持在30℃~38℃左右,无需通风;出苗后可根据温度变化适量通风,昼夜温度保持在25℃~30℃/16℃~22℃;随着气温升高,生姜生长加快,逐渐加大通风量,使茎叶生长期昼夜温度保持25℃~30℃/18℃~22℃;夏季高温强光季节生姜植株达5~6个分枝时,撤除专用膜,进入自然生长状态。
四、技术成熟度
大规模投产及应用推广阶段
五、转化条件
适于全国各生姜产区。
六、拟转化方式
合作开发、技术服务和咨询、技术许可。
七、注意事项
(1)并非仅凭膜的颜色显示“绿色”就视为生姜专用膜,应依据棚膜技术参数进行生产。
(2)配套技术与传统技术管理存在差异,应严格执行配套技术的操作要点。
七、联系人信息
徐坤、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13505488382、xukun@sdau.edu.cn
项目来源:山东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