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太行山花烂漫时——走近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

发布日期:2022-05-12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李继伟  浏览次数:111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新华社石家庄5月9日电 5月,太行山花烂漫时,正是苹果树疏果的关键时节。8日上午,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富岗苹果生产示范基地,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李保国的爱人郭素萍拉过一枝条,掏出随身携带的疏果剪,剪掉多余的小果。“眼下,要根据树势及树龄等情况疏果,对于弱树每25至30厘米留一个果,壮树每20至2

新华社石家庄5月9日电 5月,太行山花烂漫时,正是苹果树疏果的关键时节。8日上午,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富岗苹果生产示范基地,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李保国的爱人郭素萍拉过一枝条,掏出随身携带的疏果剪,剪掉多余的小果。

“眼下,要根据树势及树龄等情况疏果,对于弱树每25至30厘米留一个果,壮树每20至25厘米留一个果,疏果越早越好……”郭素萍耐心地讲解,一旁的果农王永军认真地听着。“今年我听从郭老师的建议,采取大苗建园技术更新了3亩多地的老果园,郭老师说这树长势挺好,等着明年丰收吧!”王永军很高兴。

“1年栽树,2年见果,3年亩产2500公斤”曾是李保国改造老苹果园采用大苗建园的设想,是他生前未完成的试验。

“现在大苗建园试验已经成熟,村里不少果农开始使用这项技术,亩产达到2888公斤。保国未完成的试验,我替他完成了。”郭素萍说。

李保国教授(前左)2016年1月在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向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1981年起,连续30多年,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奔劳在太行山区,创建并示范推广了以生态旅游为中心的前南峪生态观赏林景观模式、以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为产业的富岗生态经济林景观模式,以及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主的绿岭果草畜循环农业景观模式,带动约10万山区人民脱贫致富。

2016年,李保国去世后,郭素萍继续着丈夫的事业。6年多来,她带领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不仅走遍了太行山的沟沟坎坎,还在全国370余个市县开展果园建设与管理实用技术指导。

在邢台市临城县赵庄乡贾庄村村民贾书芹的核桃园里,青嫩的小核桃挂满了枝头。“这两天气温低,有降雨,容易发生细菌性黑斑病,天放晴了注意使用多抗霉素预防,把树上枯枝剪掉,清除病源……”日前,郭素萍和团队成员又来到贾庄村,从栽培到果树修剪,再到防治病虫害,都一一给果农解答,并手把手地传授核桃管理技术。

河北临城县泥河村绿岭核桃园里,郭素萍(左二)查看果树生长情况。(临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1998年,贾书芹承包了300亩怪石林立的山场。后来,在李保国的指导下,山场得到有效治理,又结合具体气候和水利条件,栽上了结果早、丰产性好、品质好、售价高的“绿岭”核桃新品种,实现了丰产丰收。

“李老师走了,看到郭素萍老师带领的创新团队就像看到了李老师一样。”贾书芹说,“他们接续不断地来给我们村民现场传授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我们有了主心骨,心里很踏实。”

传播技术,需要打造一支本土专家队伍。近年来,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通过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培训,手把手地教农民将128道成熟的生产工序贯穿到苹果生产全过程中。

岗底村村民安建军学会专业技术后,开始“持证下田”指导更多村民进行种植。他说,没想到自己也能照亮更多人。

不久前,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这份荣誉将激励我们继续努力,干好保国未竟的事业,让地里长出更多好东西,让老百姓过上更富裕的日子。”郭素萍说。(新华社记者李继伟)

责任编辑:王锋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