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棉机被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评为20世纪农业工程领域人类最伟大的5大发明之一。发展至今,其最为核心的采棉头技术,主要有水平摘锭和垂直摘锭两种方式。
按阶段划分,我国采棉机经历了探索、起步和发展3个阶段。
探索阶段:走水平摘锭路线
从1952年开始,我国陆续投入资金,想解决棉花收获问题,方向是当时苏联的国家模式。这一时期我国想要建成苏联棉花全程机械化模式,引进了垂直摘锭式采棉机进行试验。
这种采棉机的优势有很多,主要是采摘部件结构简单,生产制造要求低。但是,劣势也很明显,采净率低、含杂率高、撞落棉多,损失太大。代表机型有XBH-1.2型2行采棉机和XC-15型4行采棉机。
但我国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该种机型劣势太过明显,不适合国情,也因此未能得到推广。一直到1990年前后,我国基本上全面、彻底地放弃了垂直摘锭技术路线。
上述所说采棉机被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评为伟大发明,实际上是在美国评出的美国企业的本土产品,也就是凯斯公司拿到了此项荣誉。
也因此,中国的采棉机产品和技术引进,也将目光投向了美国。
从1992年开始,我国开始尝试引进美国凯斯公司的2022型2行采棉机,并先后在几个地区进行了试验。
美国凯斯公司采棉机采用的是水平摘锭模式,采摘部件结构复杂,生产制造要求非常高。但好处是采净率高,含杂率也很低,最为关键的是采棉头撞击掉落的棉花损失也非常小,整体损失率就非常低了。
经过几轮试验,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采棉机适合中国国情,决定引进使用,正式开启了我国采棉机批量使用的历史。
起步阶段:开创研发先河
由于我国采棉工的大量存在,过去棉花采摘都是人工为主,采棉机高昂的价格实在让人望而生畏,所以我国开始投入精力,致力于国产采棉机的研发。
这一时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因为有资金上的优势,先后引进了不少美国产品。但地方上的采棉机主要是投资经营,要求两三年回本,还受制于采棉质量和采净率的影响,进口采棉机销量也并不多。
图1 5行采棉机研发正式国产化
2002年是采棉机历史上标志性的一年,值得浓重书写。
这一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农机院”)作为我国农机领域的专业研发机构和贵州平水公司,联合开发了5行自走式采棉机。
从此,中国开启了研发生产采棉机的历史。
由中国农机院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消化,贵州平水公司试验试制,最终在石河子建立生产基地,也就是采棉机行业鼎鼎大名的“贵航”,生产制造贵航牌5行采棉机。
投产后,贵航采棉机一经销售,迫使进口产品不得不降价。
图2 中农机5行国产采棉机在作业
当时同为5行产品,贵航销售价不足进口车一半,销量最高曾达到92台/年,不但在地方上有销售,生产建设兵团也进行了大量的市场投放。
据不完全统计,后来贵航5行采棉机累计销售接近700台,不少产品至今仍在使用。而进口的5行采棉机新车,现在售价已经严重缩水,据说一些地方已经降到200万元左右。
可见,国产采棉机对市场的贡献,除了为棉农提供高性价比的农机产品,能够迫使外资农机降价,为购机用户省钱,也算贡献不小。
发展阶段:技术开枝散叶
从2008年到2015年前后,由中国农机院研发、石河子贵航生产的4MZ-5型自走式采棉机,开启了我国采棉机推广应用的先河。
其中,2012年我国采棉机研发出现一个小高潮,当年由中国农机院、贵州平水公司和上海交大共同研发的4MZ-5A型智能采棉机问世。该机具有自动对行、在线测产以及作业速度自动控制等特点,这甚至可以称为我国智能农机的开创性产品。我国采棉机真正迎来爆发可能性的产品,是3行机。
2010年,中国农机院与贵州平水公司,联合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4MZ-3型采棉机,填补国际空白。
2013年,由现代农装公司生产的3行采棉机率先投入市场,此后带动了国内多家企业也进入采棉机行业。
2014年,钵施然;2015年,常州正工;2017年,常州东风;2018年,山东天鹅。
采棉机3行型号家族,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品牌加入。
图3 国产3行机
2013年和2017年,中国农机院又先后研发了方包式6行采棉机和棉箱式6行采棉机,拉开了我国6行采棉机研发的序幕,随后钵施然、东风、铁建重工也相继开发了同类产品。2019年12月,中国农机院的采棉机研发项目荣获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5行到3行,从方包到棉箱,据了解,最近中国农机院的6行圆包产品也已经在做可靠性试验,或许又将引领一个新的国产方向。
结束语
从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采棉机的研发生产是由中国农机院、贵州平水公司这类专注农机研发的机构所奠基和引领的。可见,随着市场的变化,采棉机的型式会不断改变,新的型号不断问世,我国农业机械科研力量的增强,将为国产采棉机市场造就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贺治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