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创新发展 » 正文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农旅融合“融”出致富好春景

发布日期:2022-04-24  来源:威海学习平台  作者:王威晨  浏览次数:17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温室大棚里的樱桃硕果累累,杏花酒等深加工产品走出小山村,梅花等观赏性植物引来一批批游客……环翠大地上,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正劲,各镇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也开足马力加快发展“农业+”,奏响2022年乡村产业发展的“前奏曲”。2022年以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融合点,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

温室大棚里的樱桃硕果累累,杏花酒等深加工产品走出小山村,梅花等观赏性植物引来一批批游客……环翠大地上,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正劲,各镇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也开足马力加快发展“农业+”,奏响2022年乡村产业发展的“前奏曲”。

2022年以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融合点,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持续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实现乡村全域振兴。

“这个笔好精致啊!”在环翠区羊亭镇贝草夼村,不少游客趁着周末前来赏花、放松心情,水库南侧由原有废弃房屋改造成的文创展销基地传来阵阵欢笑声,只见一位“身份特殊”的村民正卖力“推销”。他就是贝草夼村党支部书记王恩茂,“这是我们村民利用废杏枝再加工制作的文创产品——‘幸福笔’。”王恩茂说。

2022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市民错过了贝草夼的最美赏花季,村民房前屋后被杏花环绕的美景无法再现,王恩茂便带领村民将杏花“打包”,以深加工产品的形式送到市民身边,这样的文创产品还有数十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贝草夼村没有局限于发展果树农业,而是跳出“思维定式”,明确“以杏树产业为支撑,休闲观光采摘游同步发展”的思路,将“杏村品牌”作为发展产业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开发休闲垂钓、亲子动物园、樱桃采摘、文创工艺等多元旅游产业,打造特色农村产业品牌。

贝草夼村部分村民抓住村集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机会,以土地入股,以劳动力务工,年收入跟着翻了一番。

谈起这两年的收入,受益于特色种植的里口山福德庄村村民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眼下,福德庄村15个樱桃大棚进入盛果期,果园里红玉黄晶的樱桃挂满枝头,“这几天,前来采摘的游客接连不断。”福德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善友说。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过去,福德庄村以露天种植为主,产量得不到保证。为了提高樱桃质量和效益,近年来,福德庄村先后建设了15个樱桃温室大棚,不仅解决了樱桃种植管护难题,而且让果树早开花、早结果、早上市,巧打时间差,获得较高收益,“2022年大概能产5000斤,又能有不错的收入。”陈善友说。如今,樱桃大棚已形成规模,村集体在高效益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就业,村民月收入也有所提高。

福德庄村的蝶变得益于环翠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在此基础上,福德庄村探索有机、绿色、规模化发展之路,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近郊采摘游和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各类采摘园、游乐餐饮场所,走上一条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道路,为百姓带来真真切切的实惠。

像这样成为市民周末休闲“宠儿”的村庄比比皆是。近日,位于环翠区桥头镇黄金庄村的千亩梅园火爆朋友圈,威海绿苑梅园打造集赏花、露营、研学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项目成为“网红”,数十名村民因此受益,收入节节攀升,“沉睡”的土地资源也被一一“唤醒”,发展“农业+”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开启乡村振兴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来源:威海日报

责任编辑:刘诗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