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2022年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作出安排部署。
《方案》指出,作为国家在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农垦应当担负起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高要求、更好效果,带头扩种大豆油料,切实发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国家队作用。
2022年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的目标是:不折不扣落实地方政府分解下达的大豆油料扩种任务,确保全国农垦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60万亩以上,力争超过2020年水平;实现油菜、向日葵、花生等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确保全国农垦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60万亩以上;推动大豆油料单产水平稳步提升,单产提高2%以上;推动社会化服务向垦区外延伸,生产托管大豆面积120万亩以上、单产提高10%以上。
《方案》要求,农垦要通过优化布局、深挖潜力、科学轮作等方式带头扩大大豆油料种植面积。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垦区要促进大豆玉米兼容发展,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在地下水超采区、低质低效粳稻种植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要通过推进合理轮作倒茬,扩大耕地轮作规模,建立“玉米+大豆”“玉米+大豆+经济作物”等基本轮作制度,形成科学高效栽培模式。内蒙古、青海、新疆以及新疆兵团等春油菜主产垦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冬油菜主产垦区要采取与饲草轮作、盘活冬闲田、合理利用田埂、因地制宜推广稻油或稻稻油种植模式等措施,挖掘扩种潜力。同时,毫不放松抓好玉米生产,稳步提升玉米单产水平,为扩种大豆创造有利条件。
《方案》要求,农垦要通过选用优质良种、提升耕地地力、推广高产模式、做好节粮减损等方式带头提高大豆油料单产水平。要在大豆油料主产垦区,筛选推广一批田间表现好、区域性适应强的大豆油料主导品种;鼓励农垦种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联合攻关,选育推广一批抗逆抗倒、耐盐碱、适宜机械化的高产优质大豆油料作物品种。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实施土壤改良、优化排灌等措施,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升耕地地力水平。要推广大豆油料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促进农垦大豆油料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配套、病虫害统防统治、科学防灾减灾,带动整体均衡增产。要推广应用精量播种、精细化收获、标准化作业技术,突出采收和收储环节技术配套和创新,减少“种、管、收、运、储、加”各环节损失。
《方案》要求,农垦要通过发展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延长产业链、防控市场风险等方式带头推动大豆油料生产降成本增效益。要强化国有农场经营管理服务能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植规模效益;鼓励家庭农场、农工合作社等利用集体采购、联合采购等方式降低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要率先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集成应用物联网、北斗卫星自动导航、农用航空作业、无人机作业、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动大豆油料生产要素投入精准化、智能化,实现节肥、节药、节水、节种、节油。要鼓励支持农垦大豆油料加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合资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产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带动农垦大豆油料产业整体优化升级;推广农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做大做强“中国农垦”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农垦企业和种植户参加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鼓励运用保险、期货等手段规避风险、提高效益,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保护生产经营积极性。
《方案》要求,农垦要通过技术服务、提升管理、产业引领等方式辐射带动地方大豆油料产业的发展。要通过现场观摩、技术推广、跨区作业、生产托管等方式面向地方开展社会化服务,大力推广大豆油料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农户种植技术水平;建立垦地“农服集团+区域农服中心+农(牧)场综合服务总站+规模经营主体”的农业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低成本、市场化、全方位的生产服务。要通过人员培训、结对帮扶、垦地交流等方式,推介国有农场现代化生产管理经验和模式,提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力,帮助其提高技术到位率和经营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要引导农垦大豆油料加工企业与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实现双方或多方共赢,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鼓励农垦大豆加工企业优先采购、使用国产大豆,提高大豆油料就地就近加工转化率。支持农垦企业与地方市县共建大豆油料全产业链基地县(农场),打造大豆油料产业集群。
《方案》要求,农垦要把扩种大豆油料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工作部署、指导服务、政策支持和宣传引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目前,相关垦区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成种植任务分解下达。北大荒农垦集团今年计划播种大豆1230万亩以上,扩种面积达230万亩以上。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今年计划新增大豆种植面积30万亩,新增油菜种植面积30万亩,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5500亩。(农业农村部农垦局供稿)
责任编辑:王盼盼 成德波
总平台审核编辑:傅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