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 runoff
定义:形成河川水流的那部分降水。
学科:水利科学技术_水文、水资源_陆地水文学(水利)
相关名词:降水 流域 水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沿不同路径向河流、湖泊、沼泽和海洋汇集的水流统称为径流。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称为径流量,一个地区水资源量主要来自本地径流量。描述径流的水利特征值有:径流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系数等。
径流按空间位置可分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壤中流。降水于地面并沿地面流动的为地面径流;降水渗入地下后并从高水头向低水头处流动的为地下径流;降水在土壤中形成径流并沿土壤表层相对不透水层界面流动的为壤中流。降水按补给形式可分为降雨径流、冰雪融水径流;按不同时段又可分为汛期径流、枯季径流、年径流。
径流形成过程指从降水落(或融化)到地面至水流汇集于流域出口断面的全过程,包括截留、填洼、下渗、蒸发、汇流等一系列过程,冰雪融水径流还包括冰雪融化为液态水的过程。为便于分析计算,上述过程统一归纳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
影响径流的因素有降水、气温、地形、地质、土壤、植被和人类活动等。降水多,径流量必然大,在同一气候区,又与地形有关,山区比平原径流量大。地质和土壤条件不同,渗水性亦不同,渗水性强的流域产生的径流量少,反之则多。植被好则蓄水和保水能力强,径流形成缓慢。人类活动影响径流方面包括:森林被伐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洪峰径流剧增;水库等蓄水工程的兴建,会增加流域的持水能力,可以调节径流;跨流域引水会导致被引水流域的径流量减少、引入流域的径流量增加;城市建筑物增多及地面过度硬化会使汇流加快、地表径流量增加等。
人类活动对径流可以产生较强影响,由于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有保水、保土作用,通过植树造林、生态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可以调节径流过程;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减慢降水汇流速度,可减少城市渍涝频次和强度;通过人工降雨、人工融化冰雪、跨流域调水可增加河川径流量;通过修筑水库和蓄洪、分洪、泄洪等工程可以改变径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径流影响地球上的大地山川、植物动物,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径流量的丰枯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因此,加强对径流的测量、计算、预报等科研工作,不断增强人工调控天然径流的能力,就可以减轻洪水和干旱的危害,造福社会与人民。
(延伸阅读作者: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高级工程师 宾洪祥)
责任编辑: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