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产业动态 » 正文

北京:2021年植物新品种占全国11%

发布日期:2022-04-02  来源:北京学习平台  作者:王可心  浏览次数:13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记者3月30日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1年全国植物新品种授权3218件,其中北京市获得授权366件,占11%,稳居全国前列。在位于农大南路中国农科院院内的大北农生物技术实验室中,科研人员正在开展课题攻关。某农业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十年来,该公司在农作物种业研发上累计投入17亿元,育种科研人员300余人,其中硕士及博士以上学历占比40%。持续不断的

记者3月30日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1年全国植物新品种授权3218件,其中北京市获得授权366件,占11%,稳居全国前列。

在位于农大南路中国农科院院内的大北农生物技术实验室中,科研人员正在开展课题攻关。某农业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十年来,该公司在农作物种业研发上累计投入17亿元,育种科研人员300余人,其中硕士及博士以上学历占比40%。持续不断的高研发投入,为大北农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发优势,在大豆生物育种卡脖子难题攻关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玉米领域则培育了200多个生物新品种。

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最强的国家级种业研发机构、高端种业创新人才和种业领军企业,种业研发实力强大。北京市种子管理站数据显示,在京研发的植物新品种每年获得国家新品种授权数量超过300件,玉米、蔬菜新品种培育数量均占全国10%以上。

“授权量的不断增加,体现了科研育种单位知识产权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也反映出北京种业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北京市种子管理站行业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十年来,北京种业还有一个可喜的变化,那就是企业科研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在北京审定品种数量方面,2012年科研院所的审定品种数量占52%,来自企业的仅占48%。而在2020年,来自科研院所的审定品种数量占比降至25%,企业占比上升至75%。

《北京市种子条例》4月1日起施行,“强化种子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高育种基础创新能力”“将植物新品种权、育种方法发明专利权等育种领域知识产权纳入全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内容被写进文本。北京将在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研发、产学研用结合等方向全面发力,蹄疾步稳迈向“种业之都”。

责任编辑:么咏仪 肖名焰

总平台审核编辑:杨涵棋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