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植保机穿梭于绿色麦田里,无人机在空中高效施肥……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农忙时节,江苏的乡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农机新技术正在为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盐城市滨海县滨淮镇新岭村的罗建海家庭农场内,全员上阵忙春耕。“今年我们种植了小麦1600多亩,现在正好是小麦拔节孕穗期,田里无人机正加紧作业。”农场负责人介绍。
在长约500米的高标准农田上,3台植保无人机采取半程分段飞行作业的方法在田间施肥作业。“采用无人机有效减少了空飞行程,两天就可以完成一轮施肥作业,极大提高了智能农机工作效率。”农场负责人表示。
在淮安市洪泽区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伴随着“轰隆隆”的作业声,穿梭于田间地头的高效农机,已成为生产“主力军”。合作社理事长表示,合作社中一台智能高效无人植保机单日就能作业1200亩,一台行走展翼式植保机一天就能作业600亩。今年,合作社种植小麦38000亩,三四天就能完成一轮作业,且比人工喷洒均匀,覆盖率高,效果更好。
在淮安市淮安区石塘镇盖桥村麦田上空,4架智能高效植保无人机展翅飞翔,喷洒雾化环保农药。“一台无人机10分钟喷洒40亩,省工省药还省水,今年预计服务面积要达20万亩。”淮安市华翔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当前已进入春季田间管理关键期,扬州仪征市农机站负责人介绍:“对目前沟系质量不达标的田块,站里投入了大拖拉机配套开沟机400多台(套)清理三沟,确保雨止田干、沟无积水,防止渍害,也便于遇旱时及时沟灌。”同时,仪征农机部门投入施肥机械200多台(套),为今年夏粮丰收打下基础。
2台无人驾驶拖拉机,90台套植保无人机,今年苏州吴江的春耕工作,农机数量较2021年提高了14倍。高效、便捷、精准、环保等诸多优势,使得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更加宽泛。
无人机的实施、操控重在人才培养。为保证无人机操作安全、提高作业效率,培养一批“持证上岗”能手,苏州市吴江区结合农机职业农民培训,组织新购无人机学员前往专业公司开展体验式教学。2021年起,张家港市也采用“理论学习+田间实践”方式,为农民开展无人植保机操作专题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植保无人机安全可靠性、适用性和先进性,今年江苏继续实施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补贴应用试点,年试点补贴资金规模达5000万元,现代化农机设备助力江苏省农业跑出“加速度”。
“江苏省厅近日与中石化江苏分公司联合印发便民通知,实施‘三优一免’,保障农机作业用油供应。”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机装备处负责人说,“比如,针对农民机手早晚加油比较集中的特点,中石化优化安排加油站进货、营业时间,确保农机作业用油专供站早晚正常供应,针对一些合作社和偏远地区,开展送货上门、送油下乡服务。”
在推动江苏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方面,江苏持续发力步伐稳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机行业发展处负责人表示,当前江苏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83%,专业化农机服务主体队伍已基本形成,开启了“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主体新模式。
作者单位: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责任编辑:郭蓓 张添诚 宋德生
总平台审核编辑:赵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