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活百科 » 正文

其貌不扬的梅干菜,何以征服挑剔的湖南人

发布日期:2022-03-30  来源:湖南学习平台  作者:钱烨  浏览次数:29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被梅干菜定义的湖南对于湖南人来说,如果有一种食材,家里的存量可以比肩辣椒,那肯定是梅干菜。随便走入一个湖南人的厨房,都会在冰箱的旮旯处,或者哪个酱坛子中找到黑乎乎的它。撮起来闻一闻,是一股熟悉的霉味、酸味,让人想起江南的梅雨,湿漉漉的村庄,以及烟雨朦胧中的稻田。梅干菜又是在明媚的阳光曝干的,对,就是这让人如痴如醉的3月的湖南。太阳的晴

被梅干菜定义的湖南

对于湖南人来说,如果有一种食材,家里的存量可以比肩辣椒,那肯定是梅干菜。

随便走入一个湖南人的厨房,都会在冰箱的旮旯处,或者哪个酱坛子中找到黑乎乎的它。撮起来闻一闻,是一股熟悉的霉味、酸味,让人想起江南的梅雨,湿漉漉的村庄,以及烟雨朦胧中的稻田。

梅干菜又是在明媚的阳光曝干的,对,就是这让人如痴如醉的3月的湖南。太阳的晴,连绵的雨,湖南,就这样被梅干菜定义了。

如果说辣椒是湖南人的红玫瑰,奠定了湖南人火辣性格的底色,梅干菜就是湖南人的白月光,它不会让你情绪燃炸,而是把你拖进思念的惆怅里去。让你联想到,比如春雨,比如故乡,比如情意缱绻的土话,曾经的旧时模样。

梅干菜,在无数湖南游子的行囊里,是随时可以抚慰人心的乡愁。每个湖南人心里,都有两把梅干菜,一把用来吃,一把用来怀念。

其貌不扬的梅干菜,何以征服湖南人挑剔的味蕾?谜底就在于那一抹乌黑的梅干菜与猪肉的经典搭配。

每个月,总有一两天是在对梅干菜扣肉的思念中度过的。麦兜唱的那句“我要像一块扣肉,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唱出了多少人的念想。

“我要像一块扣肉,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麦兜

一、湖南的梅干菜与江浙的截然不同

湖南人真的是蔬菜管理大师,他们对当季上市蔬菜的各种处置方法可以写成一部吉尼斯纪录大全。

拿各家门前的萝卜菜、芥菜、白菜来说,他们可以制成盐腌菜、梅干菜、黄菜、酸菜……

梅干菜的“原材料”——大叶芥菜,真的超大。图/卢七星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放在日头底下曝干。在曾国藩的家书里,几次提到湖南老家的笋干。

萝卜菜烫一下水,放置变黄,可以存放一周的时间。

老坛酸菜可以吃一年,至于梅干菜,年年出新年年做,湖南人从小吃到大……

蔺春华是小河乡做梅干菜的行家里手。图/卢七星

湖南人做的梅干菜,与号称绍兴“三乌”之一的乌干菜(又称绍兴霉干菜)截然不同。

老家浙江绍兴的迅哥儿,对乌干菜也是爱不释手。1935年他在上海给母亲写信说:

“……小包一个,已于前日收到,当即分出一半送老三。其中的干菜(即霉干菜),非常好吃,孩子们都很爱吃,因为他们是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干菜的。”

他还在文中特别提到:“在绍兴,每当春回大地、风和日丽之时,便是腌制霉干菜的大好季节……”

三月的阳光,与新鲜的芥菜相遇。图/卢七星

与绍兴乌干菜腌制的方法不同,湖南人省略了入坛铺盐腌的过程,而是将大叶芥菜(有的地方也用青菜,另一种叶片光滑的芥菜)洗干、切碎、晒干,然后三蒸三晒,制成乌黑发亮的梅干菜。

三蒸三晒才能成就梅干菜的美味。图/卢七星

湖南梅干菜的做法倒类似中药对于黄精的九蒸九晒。每一遍的蒸与晒,都是在凝练芥菜肉质茎秆与叶片中的芥子油与氨基酸,让多余的水分逐渐挥发,粗劣的纤维逐渐软化,再经过春日阳光的滋养,鲜、香、独特的梅干菜就制作完成了。这样制作的梅干菜,简直像行走的“固体味精”。

春日阳光滋养,三蒸三晒的梅干菜,简直像行走的“固体味精”。图/卢七星

用科学的语言讲,就是芥菜中的硫代葡萄糖甙、蛋白质和矿物质在蒸晒过程中,硫代葡萄糖甙经水解后产生挥发性的芥子油,蛋白质分解后产生氨基酸,故久经蒸晒的梅干菜香味独特,滋味更美。

不知道吃惯了绍兴乌干菜的迅哥儿,捧起一团湖南的梅干菜会不会也是心心念念?

二、梅干菜和湖南人最意气相投

人总是这样充满怀旧的情绪,对于一些口味,一纠缠上就是一辈子。

味蕾上的偏爱,就是这样养成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再加上早年的成长经历,那些普通但又神奇的风味食物,就演绎为某种文化和情感的蕴积。

“蒸”是制作梅干菜关键的一环。图/卢七星

例如梅干菜,本是为了延长芥菜保存时间的一种乡土办法。

但是放在没有山珍海味的年代,一碗梅菜汤配上小炒就是下饭佳品,这是湖南人对妈妈菜最质朴的回忆。

对于许多湖南人来说,梅干菜曾经是苦日子的代表。

那些在山沟沟里长大,徘徊在漫漫人生路上的湖南读书人、小商贩,哪个没有用乌黑的梅干菜做成酱,拌着米饭,在社会的凄风冷雨中磕磕碰碰,直到找到遮风挡雨的人生港湾的经历呢?

蔺春华把晒好的梅干菜装入瓶中,可以吃上一年。图/卢七星

一个湖南人可能没吃过剁椒鱼头,但不可能没吃过梅干菜。

梅干菜确实一点也不尊贵,铺在米饭上,拌点剁辣椒就可吃两碗饭。即使焖肉,也是权当绿叶,被红酥、烫皮的五花肉压在碗底,做吸汁的底料。

不过没有了它,焖肉的味道要大打折扣。

没了梅干菜,焖肉味道也要大打折扣了。图/图行天下

只是因为这东西味道厚,特别能吸收肉香和油脂,肉的腥荤气味在梅干菜的沉郁芬芳中早已没了踪影。

蒸得次数越多,菜与肉就越香,干菜乌黑,入口软绵,略带甜味,肉块色泽红亮,富有黏汁,一口咬下去,口腔里溢满了肉感。

一些爱美人士,平日里生怕吃了油脂,但却很难抵挡得了梅干菜扣肉的诱惑。

梅干菜扣肉,是人难以割舍的美食。图/图行天下

所以,虽然它看起来黑不溜秋,粗糙难看,但无奈乎身板坚韧,方便长期保存,而且历久弥香,实属下饭利器。这么朴实无华又“内秀”的性格,跟埋头苦干的湖南人真是意气相投。

三、湖南哪里的梅干菜最好?

在湖南,把梅干菜做出极致味道的,我想应该是浏阳人。

浏阳以蒸菜独步天下,在湘菜的香辣世界里独树一帜,特别是浏阳小河乡制作的梅干菜。小河乡属于浏阳东乡的范畴,都说浏阳东乡人会做菜,那里客家人居多,梅干菜扣肉又是客家的传统菜肴。

浏阳小河乡,到处种植着芥菜。图/卢七星

蒸菜与客家人的双重文化基因,让地处浏阳河源头的小河乡梅干菜,成为湖南妈妈菜中的代表。

阳春三月,正是小河乡村民晒制梅干菜的季节。

在距离长沙163公里的大围山腹地,浏阳河的北源蜿蜒而下,在山谷间推出一块平地,小河乡就静静地卧在谷地上,享受着山间的春风与山泉的滋养。

流经这里的水,汇聚到下游,就是供给长沙人日常饮水的株树桥水库。在一级水源地的范围内,小河乡村民坚持不打农药,用农家肥与人力种植梅干菜的原材料——大叶芥菜,并坚持家庭作坊的形式,秘制梅干菜。

小河乡网红坝,一江好水,也是成就小河乡梅干菜的因素之一。图/卢七星

小河乡独具空调功效的山谷地势,让三蒸三晒的梅干菜浸透了舒缓而沉静的春日阳光。

小河乡客家人做出的梅干菜,无粗茎与老叶,捏在手里干燥、光滑,色泽深浓,有一种勘破世事的洒脱。

这样做出来的梅干菜,本地村民着实不舍得拿出来卖。

蔺春华这位制作梅干菜里手告诉我,200斤芥菜才晒制出5斤梅干菜。晒制的过程中,为了不掺进泥沙,她们特别注意抹净摊放干菜的竹篾长席,上面再铺纱布防尘。

抹净摊放干菜的竹篾长席,晒制梅干菜。图/卢七星

蔺春华做梅干菜扣肉或者炒饭拌粉时,梅干菜先用茶油炒热,每次用料一两左右。

梅干菜舍不得洗,生怕损失了梅干菜陈厚的香味,这种香味经过热油的激发更加浓郁。梅干菜也可以放辣椒一起炒香,两者的搭配,无论是颜色还是香味都非常绝妙。

小河乡,明媚的春日照射村庄之时,家家户户都在晒制梅干菜。即使现在工厂机械化程度非常高,也无法替代小河乡家家户户的手工蒸晒流程。

春天,家家户户都在晒制梅干菜。图/卢七星

制作梅干菜的手艺从婆婆传到母亲,从母亲传给小辈。只要每年明媚的春光照到山谷,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就会本能地开始制作梅干菜,经过一周的幻化,一如既往地乌黑发亮、朴实无华。

小河乡的客家人制作的梅干菜乌黑发亮。图/卢七星

历史上,客家人虽然在不断南迁的途中开枝散叶,他们仍一贯固守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其中最难以改变的可能就是味觉。

他们觉得最好的食材,是在地里生长、经过辛苦劳动而获得的美食。制作梅干菜的过程虽然费时费力,但时光馈赠给的极致醇香,值得世世代代坚守。

梅干菜拌饭、炒饭,味道一绝。图/钱烨

当无数游子回到家乡,惆怅、焦虑、不满足,一碗梅菜扣肉拌饭下肚,就找到了各自的和解。(记者钱烨)

责任编辑:李东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