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 swamp,mire,marsh
定义:土壤经常为水饱和,地表长期或暂时积水,生长湿生和沼生植物,下层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地段。
学科:水利科学技术_水文、水资源_陆地水文学(水利)
相关名词:过渡沼泽 潜育沼泽 径流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沼泽一般为低洼积水、杂草丛生的大片泥淖区,从广义讲沼泽泛指一切湿地,从狭义讲则强调存在大量泥炭。沼泽有两种形成过程,一种是水体沼泽化,处于江、河、湖、海的边缘或浅水区域,由于泥沙淤积、水草丛生和生物沉积形成;另一种是陆地沼泽化,由于土壤长期过湿并产生潜育化,喜水的沼生和湿生植物侵入并逐渐占优势而形成。
沼泽按植被生长情况可分为草本沼泽、泥炭沼泽和木本沼泽,泥炭沼泽根据泥炭的累积过程可分为低位(富营养)、中位(中营养)和高位(贫营养)沼泽。我国沼泽依据地貌特点,一般分为平原沼泽、山地沼泽和高原沼泽。东北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集中连片的低平原沼泽区,以草本沼泽为主;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域的沼泽为典型的山地沼泽,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泥炭资源,以泥炭沼泽为主;红军过草地的若尔盖沼泽则是世界上最集中连片的高原沼泽。
沼泽既是土地资源,又有宝贵的泥炭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如芦苇是造纸原料,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优良牧草有利于野生食草动物生长以及人类放牧。沼泽中水源较充足,水质一般富含有机质和悬浮物,小动物丰富,是一些候鸟如珍贵的丹顶鹤、黑颈鹤、天鹅和许多水鸟的栖息场所,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沼泽还是天然的大水库,它通过水面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调节降雨,有利于树木和作物生长,促进农、林、牧业的发展,同时对人体健康也有诸多益处,因此沼泽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沼泽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利用好、保护好沼泽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为了保护好自然沼泽,建立了许多湿地保护区,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与管理条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严控非法捕杀;为保证微生物种群采取合理种植保水植物;为保持湿地的正常水环境在结冰期和枯水期进行适当补水;为保护水源严禁污水排放;等等。总之,我们在开发利用沼泽湿地的资源价值和景观价值的同时,一定要多关注其生态价值,始终不忘维护其健康的生态平衡。
(延伸阅读作者: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高级工程师 宾洪祥)
责任编辑:张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