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王发明”的农机梦

发布日期:2022-03-19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玉洁  浏览次数:116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新华社兰州3月16日电 春耕时节,“王发明”又忙活起来了。播种机、旋耕机等各种农业机械,从他手绘的图纸“驶向”希望的田野。“王发明”本名王成贵,是甘肃省敦煌市转渠口镇的一位农民。30多年来,他致力于农业机械的发明创造,共获得1项发明技术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用上这些农机的乡亲们,都叫他“王发明”。王成贵正在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新华社兰州3月16日电 春耕时节,“王发明”又忙活起来了。播种机、旋耕机等各种农业机械,从他手绘的图纸“驶向”希望的田野。

“王发明”本名王成贵,是甘肃省敦煌市转渠口镇的一位农民。30多年来,他致力于农业机械的发明创造,共获得1项发明技术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用上这些农机的乡亲们,都叫他“王发明”。

王成贵正在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1979年高中毕业后,王成贵的生活就再也没和土地分开过。“当时,全生产队没有一台拖拉机。所有活都要靠人工,农民非常辛苦。”王成贵回忆道。

爱动脑也爱动手的王成贵开始琢磨,如何利用机械节省人工?

他的第一个设计是铺膜机。地膜是旱作农业稳产增收的重要保障。铺地膜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星期,但又很费工,通常6个人忙活一天只能铺一亩地。王成贵设计的铺膜机,前轮改成了开沟犁。前开沟,后铺膜,后轮随之压实地膜边缘。他边做边改进设备,最终定型的铺膜机,一人即可使用,一天就能铺将近2亩地。

20世纪90年代初,王成贵设计的铺膜机在当地一炮而红。“一年能生产100台,一台卖3000多元。”

从此,他贷款办厂,开始把生产农机当作自己的职业,盯着老百姓的地头,生产当地最急需、最实用的农机。当地种棉花,他就琢磨割秆机;当地种葡萄,他就研发埋藤机。如今,厂里销售的20多种农机,都是由他设计的。

王成贵正在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过去的农机和现在没法比。”王成贵说,农机功能不仅从单一变得多样,而且更加精细、智能,“需要几颗种子,就能种下几颗种子。”

烤干机是他历时数年研发的新产品。按传统方法,晾晒葡萄需要一个月,现在电脑精准控制温湿度,60小时就能完成这一过程。

“农民对农机的要求越来越高,卫星定位、无人驾驶等技术都用在了农机上,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他说。

王成贵说,土地分散是制约农机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益的一大因素,“如今,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敦煌也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我觉得我们的机遇来了!”

令他高兴的是,在浙江杭州工作的儿子也返回家乡,和他一起做采购、跑销售。

春日的敦煌,播种机隆隆驶过,把春的希望同种子一起种进土壤。(新华社记者张玉洁)

责任编辑:刘思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