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奋力书写保障粮食安全的“海丰答卷”

发布日期:2022-03-10  来源:中国食品报  作者:谢伟 黄雄飞 肖耀光  浏览次数:8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海丰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江流域与韩江流域的分水岭处,背倚粤东著名高山莲花山脉,面临万顷碧波的南海,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景色秀丽,自古就有“南海物丰”之誉,县名也因此而得来。近年来,海丰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升基

海丰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江流域与韩江流域的分水岭处,背倚粤东著名高山莲花山脉,面临万顷碧波的南海,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景色秀丽,自古就有“南海物丰”之誉,县名也因此而得来。近年来,海丰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粮食总产量连年攀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打好保护组合拳 严守耕地红线

在海丰县公平镇平新、平二村垦造水田项目现场,推土机、挖掘机、犁地机等机械设备同步作业,工程管理人员和机械操作人员有序工作,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据介绍,正在平整的土地占地1443.69亩,未整治前是一片荒地,通过整治将新增良田约1351.38亩。如今,该镇4000亩荒地通过整治已经变成了成片的良田,在保持土地占补平衡、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海丰县某合作社负责人钟显良说:“土地就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土地的保障,粮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确实如此,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是支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基。

垦造水田工作是为农村的耕地进行提质改造,将旱地改造成水田,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这是解决占补平衡水田指标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海丰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耕地保护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政治担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切实提高粮食产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挖掘粮食增产空间,实现了粮食产量稳中有增。

海丰县自然资源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海丰近年实施的耕地管控性保护、约束性保护、补救性保护、建设性保护、倒逼性保护、惩治性保护六种保护措施密不可分。相关部门严格落实保护主体责任,连续多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目前,海丰县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面积为360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24%,总体质量和集中连片程度均有所提高。

海丰县委书记郭文炯表示,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同时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走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示范建设和乡村振兴互促共进的路子。

强化科技创新 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

去年以来,海丰县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建的6个研究中心发挥积极作用,建立4个海丰油占米繁育种基地,引进推广香雪丝苗、莲香丝苗、南晶香占等10个品种,推广面积达5.2万亩;积极推广水稻“三控”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农业实用技术,覆盖全县主要农作物;借力科研院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为海丰县农业企业引进一大批高学历技术人才;围绕规模化农业生产,大力推广水稻社会化服务和科学田间管理模式;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建立“三农”发展数据库,逐步推动精准作业、智能控制、远程诊断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

今年,海丰县继续加强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沟通协作,围绕“八个一”共建任务,进一步健全共建机制,细化共建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先行县共建工作;着力突破产业发展面临的“卡脖子”瓶颈,补齐技术短板;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着重推进产业研究中心实体化运作、种子“芯片”工程、农业技术人才培育等重点工作,加快海丰农业科技现代化进程。

优良品种是水稻产业的“芯片”。近年来,海丰在优质稻培育、种植技术方面下足功夫,培育了适宜当地环境的优质品种“海丰油占米”,并采用统一的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合理密植等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的田间管理,确保油占米稻谷饱满、品质优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海丰县农业特聘专家陈建伟介绍了针对寒冷天气的播种技术——最好是在开始冷的时候浸种、催芽,到了冷尾暖头的时候开始播种,就有几天暖和的天气让秧苗能够发芽生根,抗寒性也会增强,能避过寒风;同时要盖好薄膜,如果长大的秧苗遇到冷害,用水灌溉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除了大力推广适宜技术,海丰还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逐步推广海丰油占米种植,积极打造海丰油占米产业链条,不断做大做强油占米产业,优质水稻种植已成为农民的首选和增收致富的捷径。“现在市面上的油占米主要品种有香雪丝苗、莲香丝苗,还有比较老一些的美香占、象牙香占等,我们也有引进新的品种,正在进行初步试验和推广,像19香、南晶香占,这两个品种我们正在一边观察一边小面积推广,如果品质不错,将作为下一步优质米品种的替代。”陈建伟说,海丰土壤有机质多,富含适量的盐度,是种植油占米得天独厚的宝地。海丰油占米现在主推的品种比之前的美香占、象牙香占等亩产可增产100斤左右,平均亩产量达到400公斤以上,品质也有所提升,从经济效益来说,每亩每季可增收300元左右,一年一亩地就可增加600—700元。去年,海丰油占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育种基地也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目前,海丰全县油占米年种植面积42万亩、年产量16万吨,产品供不应求。

春耕备耕全面铺开 保障粮食稳增收

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当前,正是春耕生产关键节点,海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引导农户谋划早稻生产,备足春耕农资,全力备战春耕生产,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开春以来,海丰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严格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和粮食生产扩面增产工作。今年海丰全县计划早稻种植面积21万亩,比去年增加4000亩,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目前,海丰县已完成育秧面积10万多亩,犁办田面积12万亩。春耕春种工作全面铺开,为全年粮食生产稳面积、稳产量打下坚实基础。

回眸2021年,海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两个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去年7月,海丰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之一。展望2022年,海丰将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逐步推广海丰油占米种植,积极打造海丰油占米产业链条,不断做大做强油占米产业,扩大稻谷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责任编辑:樊一涛

总平台审核编辑:李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