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合热评】农村为什么不能没有供销合作社
原创:中华合作时报 陆璐 责任编辑:陆璐
《卖米》这篇文章读罢令人动容,它描写的不仅仅是一个农家个体生活的艰辛,更是遍布中国以土地为生的很大一部分农民群体的真实写照。虽然文章讲述的是十几年前的事,但直到今天,相近的画面相似的情景,在基层农村仍然存在,农产品卖难始终是困扰农民的最大难题。
“供”与“销”一直以来都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故事中,母亲与女儿挑着一百多斤的大米到集上卖,却因为卖不出理想的价格无功而返,故事无不透露着艰难、心酸和无奈。
单家独户的生产带来的是农民在市场上的单打独斗,没有议价权,卖低卖高了只能听贩子的。母亲为了多挣3块钱在集上愣是撑了一天,结果价格却是被越压越低,即便是卖成了,来回的人力成本都是巨大的。但如果农民是规模化生产、抱团销售呢?不仅节省了生产成本,还能抱团和买方议价,农民对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有了发言权。
农民需要帮助,农民需要服务,谁能扎根农村做农民的贴心人?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供销合作社正用行动证明:我来当农民的贴心人,我来当服务的主力军,中国的农村不能没有供销合作社!
为什么说农村不能没有供销合作社,因为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通过合作制帮助农民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率,畅通购销渠道。浙江省供销合作社构建 “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农合联组织体系,以生产、供销、信用三大服务体系为核心,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内联外合发展农业现代化;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推行大田托管,让供销合作社成为农民的“土地管家”,通过合作社、村级组织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深受农民的青睐;近年来各地供销合作社还纷纷建立“粮食银行”,有效解决了农民存粮难、卖粮难和粮食增值保值难等问题,同时通过供销合作社的完善的实体网络,实现粮食存取的通兑业务及兑换生产生活所需。
为什么说农村不能没有供销合作社,因为供销合作社姓“农”,他的宗旨就是“为农服务”。这几年农超对接、产地直采、订单农业、农村电商等方式都在助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各类企业都将目光投向了农村市场,然而,不同于一般企业只追求利润最大化,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更多的是承担着“为农服务”的责任,并且将有限的利润投入到更多的公益性服务中去,这就是供销合作社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真正价值体现。
为什么说农村不能没有供销合作社,因为供销合作社能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总社理事会主任王侠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项试点现场推进会上强调,要切实发挥供销合作社产业类别和经营主体众多的优势,把为农服务从流通环节延伸到产业链全过程。近年来,各地供销合作社系统纷纷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地区优势特色产业,通过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养等方式,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特别是对贫困农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广袤的农村是供销合作社的立社之根,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立社之本,农村离不开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更不能脱离农村而存在。希望供销合作社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农村再少一点“卖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