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农村坝坝宴里的乡村变迁

发布日期:2022-02-08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李海岚  浏览次数:109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新华网重庆2月8日电 2月7日中午,春雪覆盖大地。在重庆市巫山县培石乡黄龙村,当地农历虎年的第一场坝坝宴正热火朝天地举行,与宁静的乡村雪地形成鲜明对比。坝坝宴是重庆农村地区遇到红白喜事时举办的大型宴席,因宴席摆在自家房前屋后的坝子里而被称为坝坝宴。设宴当日,亲朋邻里相聚,美味佳肴上桌,众人在露天的环境里吃流水席,好不热闹。据当地老人介绍,

新华网重庆2月8日电 2月7日中午,春雪覆盖大地。在重庆市巫山县培石乡黄龙村,当地农历虎年的第一场坝坝宴正热火朝天地举行,与宁静的乡村雪地形成鲜明对比。

坝坝宴是重庆农村地区遇到红白喜事时举办的大型宴席,因宴席摆在自家房前屋后的坝子里而被称为坝坝宴。设宴当日,亲朋邻里相聚,美味佳肴上桌,众人在露天的环境里吃流水席,好不热闹。

据当地老人介绍,随着重庆乡村大地的发展变迁,作为农村办宴传统的坝坝宴,也在这股变革潮流中迎来了一些新变化,人们对于坝坝宴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2月7日,当地农历虎年的第一场坝坝宴。新华网发(谭俊 摄)

“过去,办一场坝坝宴十分不容易。”80岁的当地老人陈缝秀回忆。当时的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一个村只有一条土公路,而乡邻又分散在山地各处,来往只能步行,动不动就是“翻山越岭”,出行困难。

当时的物质条件也很难与今天相比。“那时候根本没有买菜的说法。”陈缝秀说,办宴席的肉是自己养的猪,菜是自己地里种的土豆青菜,有什么吃什么,一桌宴席最多也只能凑齐9个菜。因此,对于当时普遍贫困的村民来说,一场坝坝宴犹如“过年”,都争抢着想去“大吃一番”。

去别人家吃宴席不是白吃的,是需要“挂礼”的。“当时我们挂礼从来没有送钱的,因为家里根本没有多少钱。”那当时“挂礼”挂什么?陈缝秀表示,在她的记忆里,最开始有送柴的,送苞谷的,送土豆的;条件好点的,也有送米、面和白酒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才慢慢流行挂钱礼,不过也只有几块,最多十块。

2月7日,当地农历虎年的第一场坝坝宴。新华网发(孙金芳 摄)

“几十年过去,我们的生活变化得太快太大了。”陈缝秀感叹。如今,土公路变水泥路,还通到家家户户,大部分村民都有小车或摩托车,出行便捷。靠种地生活的村民越来越少,都能找到一份挣钱养家的工作,家家户户都盖起二楼小洋房,土瓦房已经成为历史。办宴席的菜肴不再是纯靠自家种,也不再是分散地找邻居帮忙,而是请“一条龙”服务承包。

“现在大家都有钱了,也没有送米送面挂礼的了。”陈缝秀笑呵呵地说。比起当时村民们的物质生活的窘迫,如今送礼钱虽然也有压力,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乡村的发展。

“像今天这样的大雪天,能办一场热热闹闹的坝坝宴,往年是想都不敢想。”而事实是,在农历虎年春雪的这一天,村民不仅办起了一场热火朝天的坝坝宴,还兴致勃勃地在白雪覆盖的大地上耍起了雪,短视频里记录着他们吃席的烟火气和玩雪的高兴劲儿,这份“烟火气”和“高兴劲儿”里藏着他们对新生活的赞美和期许。(李海岚)

责任编辑:田欣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