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助农增收 » 正文

河北石家庄无极:蔬菜种植托起村民增收新希望

发布日期:2022-02-02  来源:石家庄日报  作者:杜倩倩 甄建坡 韩梦瑶  浏览次数:25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2022年1月21日凌晨4点,张趁桥驾驶电动三轮车驶入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王村的温室大棚基地。电动三轮车是黄瓜种植户普遍使用的运输工具,种植户每天都会载着采摘下来的黄瓜前往蔬菜交易市场。来到张趁桥家的温室大棚,一根根鲜绿的黄瓜长势喜人,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种好黄瓜的关键就是控制好大棚的温度和湿度,我们的大棚用了保温墙,有苫布、保温棉等保温

2022年1月21日凌晨4点,张趁桥驾驶电动三轮车驶入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王村的温室大棚基地。电动三轮车是黄瓜种植户普遍使用的运输工具,种植户每天都会载着采摘下来的黄瓜前往蔬菜交易市场。

来到张趁桥家的温室大棚,一根根鲜绿的黄瓜长势喜人,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种好黄瓜的关键就是控制好大棚的温度和湿度,我们的大棚用了保温墙,有苫布、保温棉等保温设施,还有水肥一体化设施。”种植户张趁桥边摘黄瓜边介绍,通过改善传统种植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棚间管理模式,使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系统,可以达到省工、增产、增效的目的,并能节省约1/4的人工成本。“我今年种植了两亩多的黄瓜,亩年产量(两茬)在六万斤左右,预计一亩地年收入达十万元。”张趁桥开心地说。

王村党支部书记张书宾介绍:“以前黄瓜秧一长高,咱就掐头。如今掌握了落秧技术,用夹子随时调整秧苗高度,省时省力,一座棚的产量从1万斤增加到3万斤。”

如今,一座座设施大棚在无极县七汲镇王村“遍地开花”,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鼓足了种植户的“钱袋子”,也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让他们既能照顾家又能实现务工收入。

为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拉动蔬菜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七汲镇按照无极县委、县政府“大投入、高回报”的发展思路,2021年谋划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项目规划占地700余亩,计划总投资2.2亿元。占地180余亩的育苗中心,年育苗量9000万株,以连栋薄膜温室和日光冬暖温室相结合,满足全年各季节育苗需求;占地350余亩的高标准种植示范园,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的组织管理,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品牌化进程,增强蔬菜产品附加值;占地近百亩的观光采摘休闲中心,增强休闲、体验和科普教育功能;配建的高科技展示大厅和连栋玻璃展示温室,展示农业发展成果、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特、名、优产品,推行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农民增收是关键。在无极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七汲镇蔬菜产业发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组织协调,邀请农业农村部、农业厅以及省市县领导、专家,多次召开蔬菜产业发展研讨会,聘请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了《无极县七汲镇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分步骤实现技术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村民不仅成为大棚种植的‘土专家’,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使冬闲变冬忙,实现了农民在冬季也能劳作、一年四季都有收入的愿望。”七汲镇党委书记赵君明信心满满地说,建设标准化园区、引进蔬菜加工企业、发展观光旅游,让乡亲们靠着大棚,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

责任编辑:傅炜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