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拉西瓦镇曲乃亥村村民拉盖家,150多只藏系羊正在温暖的羊棚里吃着草……想着这些羊能高质量养殖,拉盖夫妇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村民而言,以高质量养殖牲畜的方式不断增加收入,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拉盖介绍:“以前由于大家养殖的牲畜数量过多,草场退化,风一吹都是土,而且牲畜肉质不好,卖不上好价钱。我家以前有800只羊,我和妻子天天围着羊群转,减畜后只剩150多只了,我俩一个人喂羊一个人出去打工。夏天还可以和别人搭伙放牧,羊的膘情比以前好了,价钱也跟着上去了,加上我外出打工,家里的收入比以前多了!”
据了解,拉西瓦镇现有草场面积103.3万亩,禁牧面积57.6万亩,草畜平衡面积45.7万亩,减畜前存栏牲畜13.08万头只,根据草场承载力测算标准,草原承载能力严重超标。针对这种情况,拉西瓦镇及时启动减畜禁牧工作,算好减畜工作“减量不减收入”的经济账和生态账,鼓励农牧民改变陈旧观念,引导农牧民解放劳动力去创收。
曲乃亥村党支部书记华青指着一片山坡告诉记者:“你看,减畜后草场恢复得相当好,以前家家户户羊多,把劳动力捆绑在这里,现在羊的数量少了,一个人就能管住这些羊,其他人可以去外面打工,不但恢复了草场,大家的收入一点都没减少。”
高质量养殖,增加牧民收入。
问起开展减畜工作难不难时,华青笑着说:“肯定难啊!刚开始村民不理解,祖辈都是放牧为主,现在要减少牲畜数量,那就挣不到钱了。我们就给大家讲过度依赖畜牧业会引发草场超载、植被稀疏、沙化严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的道理,同时还讲畜群畜种结构退化、牲畜商品性能下降导致增产不增收的问题。通过对比的方式算收入账、算生态账,村民们慢慢接受了减畜的事情。实施减畜还草后一年多的时间,村里6万多只羊下降到2万多只。草场恢复了,羊膘也提升了,原来平均一只羊重量在30斤左右,现在50斤以上的占一半以上,羊肉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拉西瓦镇通过近三年的减畜,草场植被明显恢复,荒漠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从资源的过度利用演变到今天的以草定畜、以人定畜,更多的劳动力得到解放,投身于出外打工,收入渠道的拓宽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迎来的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达到了减畜不减收、保护了生态的目的。
作者单位:贵德县文联
责任编辑:郭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