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村民网购取货,促进特色农产品便捷“出山”,针对困扰村民收寄快递的难点、堵点,全国各地正在不断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短板,通过新开邮路、升级乡村快递服务站点、引进智慧物流运输快线等方式,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不仅是回应百姓需求,也是为民服务解烦忧。
末端服务加速延伸
我国乡村物流业发展正在加速,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和规划都在推动现代物流业向乡村延伸发展,随着人民生产消费的不断增长,乡村物流业的规模和需求不断增大。
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083亿件,同比增长29.9%,包裹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2021年1—10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67.2亿件,同比增长34.7%。其中,超过1/3的快递包裹在农村地区。国家邮政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8月,农村地区包裹和快递的收投量超过280亿件,较2020年同期增长了30%以上,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1.4万亿元。这背后是不断加速的快递进村步伐、持续延伸的快递网络,展现了农村消费市场不断激发、快递行业规模扩大的重大机遇。
交通运输部印发的《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引导农村物流与特色产业、生产加工、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促进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商贸供销等资源整合,推动农村物流“场站共享、货源集约、服务同网、信息互通”高效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覆盖率和整体服务水平,到2025年,全国推广100个左右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事实上,随着快递进村工程推进,农村服务网络加速覆盖,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步伐明显加快。我国乡村物流业发展正在加速,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和规划都在推动现代物流业向乡村延伸发展,随着人民生产消费的不断增长,乡村物流业的规模和需求不断增大。同时,农村网络覆盖率大幅提升,农村物流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拓展。
物流结构亟待优化
农村物流是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村消费的重要举措。
便捷的快递服务可以有效拉动农村消费。目前,乡村电商快递服务站点达14.6万个。但是一些农村物流配送网络仍不健全,除此以外,农村快递业的从业人员服务、包裹运输规范等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尤其到了“双11”这种购物需求旺盛的时期,破损、丢件等问题更加突出。
如何将网购商品及时送进村,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快递服务,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针对当前农村物流发展的短板,不少物流企业正积极布局。顺丰速运通过开放共配和多业态合作,加密下沉农村末端服务网络,实现到村“最后一公里”多元化服务。中通快递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快递进村工作,制定实施快递进村激励政策。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商务部将加强与农业农村部、国家邮政局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协同,把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与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引导物流、快递、商贸流通等企业下沉渠道和服务,推动农村物流配送资源的共享衔接,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优化城乡双向物流结构。
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农村物流市场潜力巨大,既是邮政快递业发展的一片沃土,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农村物流实际上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抓住农村物流市场的蓝海,满足农村物流运输场景的需求,或将是下一个市场竞争点。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城乡统筹发展、相关资金倾斜、农村投入增加,已经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氛围。不少快递企业下沉网点,布局云仓,提供仓配一体化服务。
目前不少物流企业已经意识到,农村物流是一个双向流通的过程。下乡时,将农民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送达,返程时,充分利用货运空车,收购当地的生鲜农产品,运到仓储中心上线发售,“网购品下乡”和“农产品上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农村物流的重点在于整合,只有将散落的资源整合为可盈利的商业模式,不断促进农村物流的双向流通,才能让农民们购物无忧、提升收入。
责任编辑: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