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4日,中国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外贸进出口情况,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外贸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显示出中国经济及中国供应链的韧性。在全球依然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困扰之际,这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给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
一年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
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9.1万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增长21.4%。以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规模达到6.05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1.2%;进口17.3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1.5%。继2013年首次达到4万亿美元后,2021年,中国年内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刷新历史高点,外贸增量达到1.4万亿美元。
这份“成绩单”引来外媒热议。法新社评论说,全球需求回升,使得2021年中国出口大幅增长。过去两年,中国经济在疫情大流行中迅速反弹,工厂得以运营,满足全球对电子和医疗用品的需求。美联社称,中国在2021年累积了一系列月度贸易顺差,全年顺差同比增长26.4%,经济学家表示,这是有史以来任何经济体报告的最高水平之一,唯一可以与这个数字相比的是沙特阿拉伯和其他石油出口国在20世纪70年代油价暴涨时期的情况,但后者的总收入更小。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分析认为,2021年中国外贸增速超出市场预期,背后是中国经济韧性的强力支撑。中国的疫情防控效果最好,强大而全面的生产链、供应链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2020年全球贸易规模下滑7.5%,中国依然逆势实现正增长,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及中国供应链的韧性。
据了解,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规模仅206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0.8%。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3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进出口总额比美国高出2500亿美元。2014年和2015年中国连续两年位居第一。
除2016年美国以204亿美元的优势超过中国外,之后中国一直保持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202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2.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9%,是全球唯一实现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外媒:中国今年“踌躇满志”
德国新闻电视台评论说,当前世界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困扰,经济复苏缓慢,2021年中国在确保全球供应链基本畅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如果没有中国加大出口,许多国家将面临商品、原材料等短缺,通货膨胀会更突出。
德国《商报》称,中国实现创纪录的顺差,创下自195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高值。这得益于中国有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通过大规模检测、接触者追踪和强制隔离,成功地控制住了病毒传播,这给国内及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积极影响。例如,全球对配备家具和电子设备的家庭办公室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国。
路透社说,考虑到全球经济渐进复苏,主要经济体大规模刺激政策退出,外需减弱,以及订单回流东南亚等地区,叠加高基数影响,出口减速是分析人士对2022年中国外贸的普遍预期。但考虑到中国疫情防控领先,海外供应链修复仍需时日等因素,预计2022年一季度中国出口仍有望保持强劲。
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对困难并不讳言。他表示,2022年中国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因素增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这将继续为稳外贸提供有力支撑。
《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积极谋求扩大市场,对2022年的外贸形势“踌躇满志”。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全球最大自贸区启航。2021年中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进出口12.0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8.1%,其中,出口增长16.8%、进口增长19.2%,均不及2020年整体进出口增速,显示贸易空间仍较大。此外,中国2021年提交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书面信函。
中国2022年1月14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6%,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1.5%,进口增长26.4%。此外,2021年中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进出口分别为5.67万亿、5.35万亿、4.88万亿、2.4万亿和2.34万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19.7%、19.1%、20.2%、9.4%和18.4%。
“2022年中国仍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德国新闻电视台表示。专家预计,2022年中国将继续争取全球经济体之间的更大协同效应。世界银行预测,2022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1%。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傅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