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common cold
定义:感受外邪,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学科:中医药学_内科学
相关名词:小儿感冒 时行感冒 邪气
【延伸阅读】
“感”义为接触、引起,“冒”义为冲犯、不顾,都是常用的词汇,例如“感染病毒”“冒着风险”。“感冒”取的正是这一含义,起初多用作动词。宋徽宗广征天下医方2万首,经太医院编撰成《圣济总录》,其中记录孕期伤寒病的部分,就有“论曰妊娠感冒寒邪,藏于皮肤”的论述。
彼时,感冒被称为“伤风”“中风”“冒暑”等。感、冒、伤、中等词,都反映出古代医家在本病由体外病原体致病的认知上达成了一致,称之为“外邪”。
随着时间推移,“感冒”逐渐确立为一个病名。至清代魏之琇集名医病例编成的《续名医类案》,已记录有“因隆寒出入劳顿感冒,身热骨痛,而体极倦怠”等多例不同症状的感冒患者。医疗实践中也认识到本病包含病程、临床表现互有差异的多个种类,如浑身酸痛者、疲惫不堪者、嘴里黏腻者、频繁口渴者等,不仅与“外邪”的类型有关,也受患者自身的生理状况的影响,所需治法各不相同。例如,患者平时就容易感冒,此时鼻塞流涕,又精神不佳,没什么力气,多为气虚感冒,应选择党参、紫苏等药配成的参苏饮。如果是发热、怕风、喉咙干痛等症状,则可能是风热感冒,当使用金银花、连翘等药配成的银翘解毒颗粒。
仅诊疗指南中,感冒的分型就有6种之多,更不提儿童、老人、孕妇等特殊情形。因此,日常生活中遇到感冒,还需明辨类型,以免药不对症,反致贻误。(中国中医科学院张雨琪)
责任编辑:张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