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古民居营造技艺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木结构建筑艺术,建筑特点源于徽派建筑艺术,主要用于制作柱、梁、枋、窗、门、翘角、斗拱、雀替、藻井、古戏台、廊桥、庙宇等土木结构建筑,建好后的成品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地质灾害,大木架基本不松动。2017年,闽北古民居营造技艺(光泽)被列入第五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装梁枋 来源:南平市文旅局
维修后的戏台斗拱 来源:南平市文旅局
修复后的光泽华桥牛田陈氏老宅 来源:南平市文旅局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司前乡毛景荣是光泽县古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所传承的木工建筑技艺、传统多层建筑的梁架结构安装技艺、明清古代建筑的雕刻技艺等,具有坚固、实用、省料、美观的特点。近年来他专业从事光泽县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的维修、复建工程。
毛景荣在专心工作 摄影:李福根 郑乾浩
毛景荣和他的团队在现场制作 摄影:李福根 郑乾浩
技艺是手艺人的门面,毛景荣的建木房屋本领可算一绝。一凿一斧,动作果断迅速如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多余。几十年从事古建筑修复营造工作,毛景荣早已成为名声在外的大师傅,先后带出了30多个实实在在的徒弟。可随着时代变迁,建木房屋的越来越少,民间木匠也多已改行,毛景荣则坚持着这门手艺。
修复后的光泽县崇仁乡洋塘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摄影:李福根 郑乾浩
作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毛景荣感到责任重大。在古建筑维修的工作过程中,他手把手传授古建筑修复技艺和古建筑营造技法,成了“泥腿子出身的导师”,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古建筑修建后续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光泽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耿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