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裸趾虎为爬行动物纲有鳞目壁虎科裸趾虎属动物,栖息于气候炎热湿度较高的地表层,多见于热带、亚热带雨林中。国内仅分布于云南南部。
瓦氏裸趾虎为夜行性动物,主要以昆虫等节肢动物为食,常见于石灰岩地形石壁和大树主干及树洞附近。
瓦氏裸趾虎,体长一般为120毫米至190毫米。其体色极具隐蔽性,身体背面为灰褐色,并带有深紫褐色的斑点和规则分布的网状斑纹,头部至尾部以及四肢背面的疣鳞呈浅褐色或黄色,而尾部背面有5条至6条灰白色和黑褐色相间的横纹。
瓦氏裸趾虎所属的裸趾虎属是壁虎科中多样性最高的属,包括约250个已知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东南亚,我国记录有4种,分布于西藏南部和云南南部。
该物种和常见壁虎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四肢指、趾末端均没有吸盘,而是和常见的石龙子、蜥蜴一样具有细长的指、趾和发达的爪子,故名裸趾虎。
由于没有吸盘,裸趾虎属物种不能和常见的壁虎一样吸附于玻璃等光滑表面上,而是需要依赖爪子攀附于较为粗糙的石壁和树干上。
瓦氏裸趾虎自2010年被正式描述以来,曾被认为仅分布于老挝北部的琅南塔省。随后科学家在云南省南部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和环境监测时,偶然采集到了瓦氏裸趾虎的标本,确定了瓦氏裸趾虎在中国境内的分布,同时也将该物种的分布范围向北推进了几百公里。
统筹:连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报设计:郑弼尹
来源:云南发布
责任编辑:宋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