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泊街道以“五化”为抓手,着力探索以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乡村振兴战略在水泊大地开花结果。
支部标准化 班子强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支部抓,必须党员带头。”水泊街道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工作理念,强化支部标准化建设,实行党支部分类晋级、党组织和党员“星级争创”,年底进行全面考评,巩固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把村党支部建设情况作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以责任落实全面夯实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产业品牌化 村子富了
水泊街道依托水浒故事发源地的区位优势,推动品牌化建设。大力推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1500亩杏林,还原“十里杏花村”美名,围绕“杏”产业,做好“杏”文章,注册“杏”商标,将体验式采摘与商品化经营相结合,提高了品种的多样化、管理的精细化、产品的商业化。截至2021年年底,辖区全部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村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不断提升。
人才集聚化 能人多了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水泊街道利用村(社区)“两委”换届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培养“后备人才”队伍,常态化开展能人大走访,引导专业人才下乡,吸引在外能人回乡,培育本土人才兴乡,着力壮大懂农爱农、扎根农村的人才队伍。目前已回引34名在外能人返乡创办实业、反哺家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城乡一体化 环境美了
“咱梁山脚下这几个村真可以说是一村一景,古村落保护得好,环境绿化得好。”摄影爱好者王渊成说。近年来,水泊街道累计投入3600万元,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落实城乡供水一体化、环卫一体化等工作部署,突出垃圾污水处理、坑塘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任务,重点抓好“五大堆”清理、环境整治、长效管控等关键环节,村容村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治理精细化 风气好了
“我们工作做得越细,村上的风气才能越来越好。”水泊街道前集村党支部书记刘兴德说。水泊街道坚持以服务促治理,着力构建了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辖区15个村(居)全部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由事后监督变为靠前服务,由事中指挥变为靠上指导,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组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乡村建设行动,大张旗鼓开展“清洁庭院”“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不仅让乡村环境美起来,更让广大群众心灵美起来,不断焕发出新时代乡村振兴新气象。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泊街道办事处
责任编辑:王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