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全国三八红旗手廖秀英:带领村民腌咸鸭蛋致富“流油”

发布日期:2021-12-24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浏览次数:192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她是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农民,也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她腌制的一枚枚咸鸭蛋,飞出了赣南的山窝窝,乘着“互联网”的东风,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成了老区脱贫致富的“金蛋蛋”。她就是廖奶奶咸鸭蛋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廖秀英。廖奶奶咸鸭蛋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廖秀英“触网”成“鸭蛋红人”廖秀英身世坎坷。她祖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当年,参加革命的父母

她是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农民,也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她腌制的一枚枚咸鸭蛋,飞出了赣南的山窝窝,乘着“互联网”的东风,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成了老区脱贫致富的“金蛋蛋”。她就是廖奶奶咸鸭蛋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廖秀英。

廖奶奶咸鸭蛋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廖秀英

“触网”成“鸭蛋红人”

廖秀英身世坎坷。她祖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当年,参加革命的父母把12岁的女儿送到瑞金山区。父母将她托付给当地一户人家之后,又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此后再也没有回来。廖秀英在瑞金扎下了根,她16岁的时候嫁入了凤岗村。

廖秀英所在的壬田镇凤岗村有潺潺流动的小溪,成群的鸭子在水中嬉游。凤岗村盛产莲子、土鸭,当地一直有腌制咸鸭蛋的传统。村民们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流汗多,吃几个咸鸭蛋,浑身有劲儿。

从16岁开始,廖秀英开始腌制咸鸭蛋。她慢慢摸索尝试后找到了秘诀。廖秀英腌制的咸鸭蛋用的是当地放养鸭子产的蛋,鸭蛋用清水洗净晾干,在山上挖来泥土,细心地去除杂质,再和上一定比例的水和盐,将鸭蛋一个个放进去,滚一身泥,再裹一身草木灰,轻轻放进瓦缸中,之后就慢慢等待。这种方法腌制出来的鸭蛋咸度适中,蛋白细嫩、蛋黄油亮,更有细、嫩、松、沙、油等特点。几十年来,廖秀英用当地的方法腌制咸鸭蛋,练就了腌制咸鸭蛋的好手艺。

廖秀英在腌制咸鸭蛋

夏季农活繁忙时,廖秀英会把腌制好的鸭蛋从缸里拿出来切开,送给村里收水稻的农民,也会把腌制好的鸭蛋放在箩筐中提到集市上去卖,每天能卖几十个。就这样,廖秀英腌制的美味咸鸭蛋在十里八村传开了。只是,凤岗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咸鸭蛋“走不出去”,价格一直很低。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根网线改变了廖秀英的小生意。2015年,发展电子商务的春风吹入瑞金,掀起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热潮,村民开始通过网络买卖商品。廖秀英的孙媳妇曾美玉说:“有一次,奶奶看到我从网上买核桃,感到十分好奇,还让我给她演示了一遍。”

“电脑上可以卖出咸鸭蛋?不出家门也能赚钱?”带着疑惑的廖秀英,在中国邮政瑞金市分公司电商运营中心等部门的帮助下,乘着精准扶贫的东风,搭上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快车。2015年4月,廖秀英腌制的咸鸭蛋作为地方特色产品被挖掘包装,进入“村邮乐购·农村e邮”平台。

味道鲜美、口味独特,廖秀英腌制的咸鸭蛋很受欢迎,“廖奶奶咸鸭蛋”还注册了商标,并成为知名品牌。品牌化经营让“廖奶奶咸鸭蛋”实现了从过去“我找买主”到“买主找我”的转变,产品供不应求,订单源源不断,廖秀英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鸭蛋红人”。

咸鸭蛋成致富“金蛋蛋”

廖秀英的咸鸭蛋受到顾客的广泛欢迎,但随着销售的增长,问题也来了。咸鸭蛋腌制的时间长,货源跟不上,很多大的订单廖秀英不敢接。2015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廖奶奶咸鸭蛋专业合作社成立,采取“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以咸鸭蛋为主的农产品销售。

合作社按照“统一品牌、统一品种、统一方法、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原则运营,农户按照要求饲养,合作社定价回收,并制成咸鸭蛋,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构建了“前店后村”的村镇化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咸鸭蛋品牌优势,廖秀英的电子商务平台还销售白莲、茶油、豆豉、糯米酒等当地农特产品。

廖秀英为村民发放鸭苗

凤岗村是革命老区,也是曾经的贫困村。廖秀英记得年少时村民们的照顾。她说自己是吃过苦的人,就想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合作社成立时吸收社员32户,其中贫困户28户。

村民王科福因病致贫。为了治病,他家里花了很多钱,日子过得不景气。合作社刚成立,王科福就加入其中。身体日渐康复的王科福,领了两百多只鸭苗,兴致勃勃地干了起来。养鸭是轻体力活儿,清晨,把鸭群赶到溪河里,傍晚,它们排着队摇摇摆摆地回家了。养鸭第一年,王科福家就收获了5万多个鸭蛋,除去饲料等成本,净赚两万元。空闲的时间里,他们夫妻到合作社务工,妻子洗鸭蛋,王科福干些不太重的搬运活儿。如今,他家实现了脱贫,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好了。

村民杨艳秀患有风湿病,无法下田干活,儿子儿媳外出务工,家里靠她丈夫种白莲生活,一家人日子过得艰难。2015年,杨艳秀加入合作社,负责洗鸭蛋的工作,销量好的时候要加班,还有加班费,如今,她家已经脱贫,还盖起了新房。

正在忙着给咸鸭蛋包袋、装箱的村民杨金菊说,她农闲时来务工,可以挣到工资,又方便照顾小孩,比外出打工好多了。

如今,在凤岗村宽阔的咸鸭蛋生产厂房里,腌蛋的缸排列整齐,流水线上的机器转动,穿着统一服装的工人熟练地操作着。墙上有一行大字:“做一颗有梦想的咸鸭蛋。”

2020年12月,瑞金客家咸鸭蛋腌制技艺,入选赣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廖秀英的孙子张杨是传承人。“奶奶老了,手艺要靠我们一代代传下去。”为了将“廖奶奶咸鸭蛋”的产业做大做强,2017年,张杨辞去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生产基地的运营中。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2018年,瑞金正式脱贫摘帽。“通过电商扶贫带动区域发展——廖奶奶咸鸭蛋”案例荣获“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廖秀英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西省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她说:“我希望将来合作社扩大以后,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能把我们这里好的特产推广出去,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来源/全国妇联网信中心
记者/全国妇联网信中心 解琳
供图/廖秀英

责任编辑:胡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