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势汹汹,脱贫攻坚逆势推进
疫情对贫困人口就业、产业扶贫项目发展、脱贫成果巩固等方面产生全方位影响。严格的防控措施和疫情带来的经济波动使外出务工困难、就业岗位减少。市场缩水、物流受阻、产品滞销等问题严重影响扶贫产业链发展。目前已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中存在“因疫致贫、因疫返贫”风险。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较真碰硬“督”,各省区市要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要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加大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
为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攻克最后堡垒,全国各地立足现有扶贫体系和方式各骋所长,探索制定出多种途径和措施,脱贫攻坚在冲刺阶段披荆斩棘、逆势推进。就业扶贫方面,将精准方略一以贯之,多措并举优先促进外出务工贫困人群精准返岗,就地就近精准就业。产业扶贫方面,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开展消费扶贫,通过打通线上线下营销渠道等措施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因时因地用好社会保障兜底,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截至4月底,全国已有15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实现全部脱贫摘帽。5月中旬,2019年申请脱贫摘帽的344个贫困县实现全部脱贫摘帽。同时,全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已达去年外出务工总数的95.4%,中西部地区扶贫公益岗位安置343万贫困劳动力,扶贫龙头企业复工率97.5%、扶贫车间复工率97%、扶贫项目开工率82%。
中国减贫智慧,助力世界消除贫困
中国的扶贫成就令世界瞩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减贫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今年全面脱贫目标完成后,中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国在逐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进程中,不断总结形成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向世界贡献减贫智慧,具有深远世界意义。
一是政府主导顶层设计、完善工作组织架构。政府将脱贫攻坚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五年发展规划,周密决策部署。各级政府均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硬核”扶贫队伍力量。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
二是动员社会参与,坚持开放发展。中国脱贫攻坚涉及人口多、规模大,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政府充分调动社会不同层面和主体,凝聚各方力量、多点发力,构建起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格局。中国的脱贫攻坚始终伴随着国家扩大开放的发展政策,这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资规模、改善生活和增收创造了条件。
三是坚持精准方略,多措并举“扶智”,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扶贫成果。贯彻“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脱贫攻坚方略,坚持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模式多管齐下,以“扶智、扶技”激发扶贫对象内生动力,同时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谋划长远发展,逐步实现乡村全面发展。
四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减贫交流合作。中国不断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始终致力于加强同世界各国和国际机构在扶贫政策理论研究、国际减贫交流培训、区域减贫等领域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让国际减贫合作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实现脱贫目标,国际社会充满信心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教授、俄外交部下属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谢尔盖·卢贾宁表示,尽管疫情给中国造成一些困难,对中国脱贫事业产生一些影响,但中国根据疫情和抗疫经验及时修正优化脱贫计划,中国必将实现今年社会发展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狄伯杰表示,疫情大流行不会影响中国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和决心。中国墨西哥商会副主席维克多·卡德纳表示,坚信中国政府会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弗莱·莫西表示,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减贫经验值得非洲国家学习借鉴。印尼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维罗妮卡认为,中国脱贫攻坚工作注重标本兼治,同时避免已脱贫人口返贫,为不少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启示,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经过不懈努力,中国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发展道路。中国在战胜疫情的同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必将写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谱写人类消除贫困、共同发展的辉煌篇章。(国际问题观察员杨晨)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