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信息化先进技术和手段助推兵团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图为6月26日,一架无人机在七师一三〇团十七连田间给番茄喷施叶面肥和防治病虫害药剂。吴新奎
晨光熹微,亘古荒原上,从驼铃阵阵,到无人机飞过,科技为绿洲农业插上了翅膀。
巨手翻天地,大胆易沧桑。65年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从农业开发入手。王震将军的一纸“合同”和一纸“军令状”,让兵团农业科技在这里起步。
1953年,新疆军区在北纬44度以北小面积试种棉花成功,王震将军意识到,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把玛纳斯河垦区开发建设成棉花种植基地。他与原苏联专家迪托夫签订技术指导合同。科技打破了棉花种植的禁区,创造了当时全国棉花大面积种植亩产最高纪录;
1981年,王震将军到新疆考察,对兵团应用地膜植棉技术取得小面积试验成功给予肯定。他与奎屯垦区和新湖农场领导分别签下“军令状”,使得地膜植棉技术在兵团迅速推开。
65年来,兵团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节水灌溉技术得到推广应用。2017年,兵团用于科技研发投资约4.17亿元。如今,兵团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1%,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达1453.2万亩。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如今,兵团农业科技创新又迎来一个丰收时节。在兵团的土地上,正汇聚涌动着科技创新发展的澎湃浪潮。
机械化,点燃农业现代化引擎
没有田埂,看不见水面……在200亩的旱田中,齐腰高的水稻郁郁葱葱,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
8月,在石河子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人们见证了旱地种水稻的奇迹。
水是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兵团地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干旱荒漠地带,全兵团有90多个农牧团场分布在荒漠化地区,环境恶劣,承载能力有限。曾几何时,因过度开发利用,缺水成了兵团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而改变这一状况的就是节水灌溉技术。
但是,曾经没人看好节水灌溉技术。原因只有一个字:贵!
起源于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但因器材价格昂贵难以大面积推广,被人们称为“贵族农业”。
如何使“贵族农业”走入寻常百姓家?
在新疆农垦科学院尹飞虎为代表的科研团队数十年的科学钻研下,生产出了低成本器材和装备,使滴灌技术大面积应用成为可能。同时,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滴灌带生产设备,整机造价只有进口设备的八分之一。
2000年以来,兵团广泛应用农业“六大精准技术”,累计推广节水滴灌面积达5490万亩,节水65.88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了41个新疆天池的蓄水量。
而另一方面,兵团农业机械化正逐步让根植在土地里的梦想成为现实,曾经在荒原上手拉肩扛、开荒种地的兵团人“耕地不用牛,机器遍地走”的美好愿景已成为现实。
经过65年的努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兵团大农业的标志。近30年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为代表的农机装备研究团队,针对兵团提出“六大精准农业”发展战略,研发了精量播种机、铺管铺膜播种机、育苗移栽机等30多种农牧机具,获国家专利22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两项成果。
其中,2002年研制成功的“棉花铺膜铺管精量播种机”累计推广近4万台(套),作业面积近3亿亩,已成为兵团推广速度最快、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农用机具。
“兵团农机技术正在步入以精准作业为特征的智能时代。”陈学庚说。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兵团机采棉面积将占棉花总面积的90%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96%以上;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农机管理标准化团场将达到95%以上。从兵团成立之初的人拉犁到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机械,兵团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批批新农机在田野沃土中大施拳脚。
如今,陈学庚正在研究新课题,他期盼能用3到5年解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
技术攻关,助力畜牧业腾飞
65年前,同样的一个秋天,紫泥泉种羊场迎来了第一场雪。刘守仁带了两箱沉重的书籍,一脚泥一脚雪,终于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来到了这里。
“本地羊毛粗、色杂,产量还低,高价买来的阿勒泰肉用细毛羊,虽然体大毛细,但无法适应多变的山区气候。能不能让阿勒泰细毛羊的皮毛长到土种哈萨克羊身上?”这是刘守仁找到紫泥泉种羊场老场长提的第一个问题。
360只母羊的羊群,刘守仁一个人看管。在种羊场,他搭起了羊圈,筑起了产房,还盖了一间小泥屋,充当配种站。
1965年,历经12年艰苦探索,采取“引血改良”“封闭育种”“全价饲料喂养”等综合技术措施,刘守仁培育出我国第一只良种细毛羊——“中国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填补了国家多项空白,使我国绵羊资源品质站在了世界的前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时光荏苒。如今,经过几十年的不懈研究,刘守仁团队培育出11个品系的优良细毛羊,累计为25个省区输送种羊32万多只,创造经济效益34亿多元,为我国细毛羊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4月,全国首例含有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的转基因克隆羊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诞生。次年,中国美利奴超细型羊毛的批量化工业性试纺,再次填补了毛纺工业高档产品优质国产羊毛原料的空白。
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兵团牲畜存栏673.68万头(只),年内牲畜出栏917.43万头(只)。当前,一支以刘守仁院士为带头人,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研究绵羊遗传资源利用及新品种培育的科研队伍,为新疆羊产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科技动力。
“互联网+”,打造智慧农业新空间
进入9月,丰收在即,今年必将是个好年景。再有一个月,棉花采摘季即将到来。今年棉花找谁采?在兵团,这是植棉户每年必做的选择题。
“用人工采,成本高;用机器采,棉花收获高峰期时,得东奔西跑抢采棉机,而且‘萝卜快了不洗泥’,有时会出现机采质量下降等问题。”七师一二六团植棉户杜晓斌说,“棉花怎么收获这道选择题,有时让人很头疼。”
今年7月,随着全国首个“互联网+棉花机采”平台亮相兵团,植棉户实现棉花“轻松采”已不再是难题。
打开手机,登录“有棉”APP,即可预约采棉机服务,千台采棉机在线,国际品牌采棉机与国产采棉机一应俱全,让植棉户有了更多选择。
作为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疆银丰现代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加速与市场接轨,建起“互联网+棉花机采”服务平台。植棉户只要在平台上轻松“一点”,预约机采服务并下单,平台系统就会进行精准匹配、在线调度,保证采棉机及时到位,不会让植棉户错过最佳采收期。
65年来,兵团棉花采摘经历了手采到半机械化采摘再到全程机械化采摘。如今,发展智慧农业,科技发展将采棉机搬到了网上。现在,在棉花地里,外来采花务工人员几乎看不到了。
兵团近年来大力扶持发展“互联网+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力推动了设施大棚、大田滴灌、电子商务等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释放出蓬勃的发展动力。
激光平地作业、飞机航化作业、GPS定位作业,这些科技味儿十足的作业方式,如今在兵团早已不是新鲜事。智能化、信息化先进技术和手段助推兵团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
一望无际的棉田、丰硕喜人的果园展示着丰收的喜悦,粮食满仓、牛羊满圈,这是兵团人用勤劳和汗水在这片土地上种出的果实,是科技为兵团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作者单位:当代兵团杂志社
责任编辑:姚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