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科技兴农 » 正文

良种+良法,黑龙江盐碱地里飘稻香

发布日期:2021-12-02  来源:极光新闻  作者:刘琳帅 王辛娜  浏览次数:127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随着水利设施及农业技术不断发展,黑龙江省盐碱地得到不断改良,并在长期治碱工作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盐碱地上种植水稻取得长足进步。2020年黑龙江省农科院开展相关“寒地粳稻耐盐碱”示范项目,并于2020年末至2021年增加了示范区面积,带动推广辐射面积超过1万亩。黑龙江省约有1500万亩有水资源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低洼闭流地带,在

随着水利设施及农业技术不断发展,黑龙江省盐碱地得到不断改良,并在长期治碱工作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盐碱地上种植水稻取得长足进步。2020年黑龙江省农科院开展相关“寒地粳稻耐盐碱”示范项目,并于2020年末至2021年增加了示范区面积,带动推广辐射面积超过1万亩。

黑龙江省约有1500万亩有水资源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低洼闭流地带,在高平原西部的低洼地带、山前倾斜平原的东部边缘、三江平原一带也有小面积分布。得益于松嫩平原中部引嫩工程充沛的水资源,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水稻产业发展迅速,但限于一些地区的盐碱地环境以及缺少先进的应对理念和技术支持,田里水稻种类混杂,稻苗高低不齐,不仅管护困难,效益也不高。

2020年,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开展了“优质寒地粳稻耐盐碱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高效、绿色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该项目示范技术的核心是良种良法配套,通过盐碱地育苗技术和盐碱地水稻栽培技术,针对性筛选出适合当地盐碱环境生产的优质寒地粳稻品种制定具体的配套栽培技术,达到盐碱地增产同时,最大限度提高稻米品质,最大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可持久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示范和技术推广不仅改良了当地盐碱地土壤质量,提高了水稻产量,还减轻了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对绿色无污染水稻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冰城+客户端

责任编辑:张宁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