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安徽加快推动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及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建设,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形成“一带”(黄河故道优质水果生产带)、“一岭”(江淮果岭)、“多特”(多个特色水果生产基地)水果生产格局的发展要求。
安徽省气象局以林果产业气象服务为突破口,从2020年开始,积极推进“数字果林”智慧气象服务试点工作,创新林果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做深做细数字气象服务,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发挥趋利优势 深挖林果业经济效益
历史上,黄河流经安徽省砀山县700余年,最后一次改道北徙后,在砀山中北部留下一条东西长46.6公里的废河道,即黄河故道。2019年以来,砀山县在黄河故道沿线的砀山酥梨核心种植区,选择3000亩集中连片优质梨园,结合现代生态水果产业化、“数字果园”创新工程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进行综合试点,打造数字化“一号梨园”。
在“一号梨园”,果园应用气象站、梨园高清实景系统、微型温度传感器等气象观测设备是标配。“这些设备能准确监测土壤、温度、湿度、光照等要素,操作人员根据数据进行田间管理。”砀山县园艺场党委书记郭民繁说。
安徽省气象局结合经济林产业特点与气象数据融合应用,研发酥梨主要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等预报技术;开发“数字化”林业资源监管服务,根据砀山地区近30年物候观测资料,研发酥梨花期预报模型,实现了对花期的精准预报。
砀山酥梨花期一般不到10天,需要大量劳动力完成疏花、授粉两件农事,尤其是授粉还需要调配有关农资,在2020年既要保障生产、又要防控疫情的条件下尤为困难。关键时刻,花期预报立了大功。“我们根据气象部门的花期预报,指导果农提前两周组织人力,准备了花粉、农资,适时开展疏花、授粉及病虫害防治活动,保障了2020年全县酥梨生产。”砀山县林业局局长李建华说。此举也为梨花观赏、度假养生等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提供了气象支撑。
安徽省气象局还深挖梨产业气候资源的商业价值,研发砀山酥梨气候品质评价指标,遴选砀山酥梨核心产区6家合作社开展气候品质评价,助力其销售收入平均增加近15%。同时,依托“聚农e购”电商平台帮助种植户销售酥梨,赚得500多万元。
强化避害功效 保障林果业稳健发展
“江淮果岭”覆盖六安市江淮分水岭区域全境,总面积4800平方公里,涉及7个县区49个乡镇。2016年,六安市提出建设“江淮果岭”,目前果林种植面积达45万亩,其中桃树面积25.1万亩,产值19.2亿元,规模和产值分别占安徽桃产量的20%和25%以上。
在六安市裕安区狮子岗乡新华村,种植户乔传军和记者谈起脆桃种植,坦言气象服务对桃树种植业意义重大。“桃子生长期内如果遭遇连阴雨天气,就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下雨前必须打药。”去年6月30日,乔传军在“惠农气象”App上看到7月2日到7月7日有一次连阴雨过程,早饭都没顾上吃,就组织人力突击打药,总算赶在下雨前完成了600亩果林的打药任务。
金安区椿树镇桃花园生态农业公司的桃园是远近闻名的“数字化”桃园。“除了种和采还需要手工,植保、水肥、锄草都实现了机械化。”在经理李国军看来,水肥可以机械化,但何时开展,那要看气象条件。“施肥时,肥料打在树上,两三个小时才能吸收,如果这段时间出现了降雨,尤其是大雨,就基本白打了。”李国军表示,每次打药前他都会看“云上果林”App,确定两三小时内不下雨才打药。
“惠农气象”和“云上果林”是安徽省气象局近年来开发的数字化服务产品,可向种植户提供基于果林位置的精准化天气预报预警、关键农时气象影响预报以及栽培技术指导服务。对于这些服务,李国军赞不绝口:“这是很大一笔账,2000亩果林,每亩肥料成本50元,单次施肥仅肥料成本就高达10万元,不亏就是赚,气象服务帮我们省下的是真金白银。”
“林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但精细化的林果产业投入很大,一旦受灾,损失巨大。怎么让农民稳步增产增收,是我们正在尝试解决的问题。”安徽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张金云研究员说。
为此,安徽省气象局依托农业生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组建了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创新团队,同安徽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联合开展林果产业科研与业务服务,与保险公司深化合作。
下一步,气象部门将围绕林果气象灾害影响指标、病虫害气象发生等级预报模型、品质提升等加强攻关,建立更完善的林果气象服务技术体系,开展林果天气指数保险气象服务,为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防范气象灾害提供更优质保障服务。
(李德、刘洪民、潘宗、刘胜、刘福玉对本文有贡献)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责任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