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济南:实现黄河水、长江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互联互通
近日正式发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坚持节水优先,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天然水与再生水、当地水与外调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配置效率,实现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的根本转变,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
梁大磊 摄
持之以恒保泉护泉
作为享誉世界的“天下泉城”,保泉护泉一直以来都是山东济南这座城市的一项重要使命。为此,济南成立名泉保护委员会,出台名泉保护规划,2005年,济南市颁布了国内唯一的泉水保护地方性法规《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大力实施“回灌补源”,在保护好泉水水源涵养地——南部山区的基础上,实施了五大水库连通工程,着力为众泉“补水”,坚决遏制违规取水用水,着力封停城市建成区内的自备井。地铁建设“为泉让路”,提前探知泉脉的分布和走向,实现“地铁与泉水共生”。
济南市泉水保护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们不断提升泉水补给能力。依托泉水保护地下水监测平台,及时预测预判泉水动态变化,统筹调配生态用水,实现精准保泉。开展泉域边界科学研究,为泉水保护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实现科学保泉。”
久久为功、“步步为赢”,终塑成趵突泉持续喷涌、1000多处甘泉相映生辉的良好局面。如今,护泉保泉意识也已经深入每一位泉城市民心里,千万济南人生活在这座城市,共同呵护着泉水。
梁大磊 摄
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黄河流域缺水,济南更缺水。济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83立方米,不及全国的1/7,外引水量占全市用水总量的43%以上,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今年5月,《济南节水典范城市建设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提出打造以全域节水型社会作为顶层设计、进行制度安排的节水典范城市,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打造成全国首个节水型导向的国家新区。这是济南高标准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大工程,对推进济南市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济南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济南市委常委会会议于10月19日审议通过了《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在第四章中专门围绕节水提出了系统优化水资源配置、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泉水资源保护利用三大部分的行动“蓝图”。
下一步,济南将坚持节水优先、还水于泉,立足水资源本底条件,把节约集约用水内植于城市发展的基因之中,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高标准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全市,全面探索节水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切实把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与适水发展布局相融合,系统推进各行业深度节水,形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引领示范样板。
吕传泉 摄
科学配置让水“活”起来
济南努力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建成了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安全集约的供用水体系和先进特色的水文化体系。完成了丰源湖、清源湖、稍门水库等水源工程建设以及东湖水库扩容增效工程,开工建设了白云水库,完成了五库连通、贾庄分水闸至卧虎山水库调水工程、东湖输水工程等水源连通工程。同时,建成了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一河一策”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建成区43条黑臭水体变清,小清河断面水质实现了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
统筹考虑全流域水资源科学配置,细化完善干支流水资源分配是“治水”的关键一环。围绕再生水利用,济南将加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外排水利用力度,加快再生水主干管网配套建设,优先建设河湖景观、园林绿化、城市保洁、工业冷却用水等用水大户供水管线。强化水资源涵养,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实施雪野生态流域治理示范工程和南部山区、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工程,治理面积310平方公里,进一步涵养水源,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来源:济南日报报业集团
责任编辑: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