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山东省海阳市提前进入供暖季,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全市450万平方米的新老城区居民全部用上了核能供热。这意味着,山东省海阳市告别了延续多年的燃煤取暖历史。
据介绍,核能供热是从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通过换热站进行多道隔离、多级换热,最终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用户。此过程仅有热量的传递,没有水等其他介质交换,能保证用户取暖清洁、安全。
2019年,海阳核电站1、2号机组投入商运,产出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海阳市敏锐把握这一有利契机,2019年5月24日与山东核电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共同启动推进核能供热项目。2019年7月10日,海阳核能供热一期70万平方米项目开工,建设了核能供热换热首站,铺设了15公里主管网。2019—2020年供暖季,海阳市临港、度假区和核电产业园的7757户居民用上了核能供热,整个供暖季运行平稳顺畅,用户室温适宜,受到广大用户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对此,山东省能源局对海阳核能供暖给予了“清洁、安全、稳定、高效”的结论。该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全国范围内示范推广,并授予“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海阳市也被授予“山东省核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城市”。
为扩大供热面积,让更多海阳市民享受到清洁能源供热,2020年11月25日,海阳市正式开工建设核能供热二期工程,投资10亿元修建、改造市内配套管网46公里,建设核能供热主管网、中继泵站、换热站等配套设施,使其与市内的两家热力公司联网互通,为城区全域核能供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眼下,海阳核电站1号机组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电联产机组,取代了海阳12台燃煤锅炉,每个供热季减少耗电900万度,可节约燃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二氧化硫1188吨、氮氧化物1123吨、热量130万吉焦,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000公顷。
责任编辑: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