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城乡发展不平衡不仅在于物质上的差别,更在于文化上的落差。因此,要在乡村振兴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从三个方面发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为了农民,强化把农民需要放在第一位的理念。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推进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有机对接,以破解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乡风文明建设不充分的矛盾,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乡村文化振兴服从农民需要、交由农民决定,是农民主体地位落实到乡村振兴中最直接的体现。只有这样,广大农民群众才能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才能激发农民的主体积极性,使之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去创造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生活。农民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承载者、受益者、衡量者,农民没有积极性,乡村文化就难以振兴。因此,必然要求把农民需要放在第一位,站在乡村去倾听农民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乡村文化生活。
依靠农民,突出引导农民自发参与文化建设的关键。乡村振兴,为了农民更要依靠农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在乡村文化“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的问题上,只有充分激活农民的参与热情,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乡村文化为农民所需要又为农民所创造,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创造者、参与者、受益者,才能让积淀深厚的乡村文化激发活力,真正留住一方乡愁,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源头活水。因此,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必须让农民唱主角而真正自信起来。
造福农民,推进让农民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的行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充分重视农民的需求,通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水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基本公共服务是满足农民不同层面的需求,既要重视标准化,又需考虑差异化,因地制宜、稳扎稳打,实现功能衔接互补。要构建数字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为农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健全完善群众的利益共享机制,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推进规划、教育、医疗、产业下乡,着力推进全民共享,让每位农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来源: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