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活百科 » 正文

学认中药材:益母草

发布日期:2021-10-29  来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浏览次数:15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益母草非常出名的一点就是治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常与元胡、当归、白芍、香附、川牛膝等补血养血行气止痛药同用,且方中益母草的量要大一些。如益母草与香附的配伍,益母草主入血分,行瘀血而不伤新血,养新血而瘀血不滞;香附主入气分,又可入血分,能解郁调经,使气顺血行,在行气之中,兼行气中血滞,故为血中气药,妇科多用。二药配合,活血化瘀之力甚强

益母草非常出名的一点就是治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常与元胡、当归、白芍、香附、川牛膝等补血养血行气止痛药同用,且方中益母草的量要大一些。如益母草与香附的配伍,益母草主入血分,行瘀血而不伤新血,养新血而瘀血不滞;香附主入气分,又可入血分,能解郁调经,使气顺血行,在行气之中,兼行气中血滞,故为血中气药,妇科多用。二药配合,活血化瘀之力甚强,为妇科常用之药对,无论胎前产后,皆可随证应用。益母草这味药听起来仿佛是为女性而设的,但也不要望文生义,虽然益母草的确对女性的益处极大,但并不是说男性就不能用了。只要对症,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这味药。

《本草纲目》记载:“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若治手、足厥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女人经脉,则单用茺蔚子为良。”《本草求真》记载:“益母草(专入心包肝),一名茺蔚,辛微苦寒,功能入肝心包络,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调经解毒。”

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的效果,也常用治肾痛水肿、面目虚浮、小便不利或尿血者,与白茅根、茯苓、车前子、金银花等药配伍可提高清热利尿消肿的功效。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异名】益母蒿、红花艾、坤草。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归肝、心包、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用法用量】9~30g;鲜品12~40g。

【食膳与实际应用】益母草以枝叶肥壮、色灰绿、带有紫红色花者为佳。

【益母草验方】

益术草代茶饮:湿热下注

益母草30g,苍术30g,车前草20g,水煎代茶饮。

益母草的味道稍苦,性稍寒,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胜湿的作用,可直接用于黄白带下。车前草味甘性稍寒,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作用。所以,这三味药放在一起主要就是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等症状。

(本文内容摘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一起发现中医之效:祁营洲家庭小妙招讲记》,祁营洲 著)

责任编辑:王雨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