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完善我国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建设新进展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开发利用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大需求,随着种质资源利用价值越来越大,已事关国家核心利益,其保护和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据统计我国规范保存的食用菌仅2000余份,相比巨大的野生菌种质资源量而言数量较少。随着人们对野生菌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很多名贵及我国特有的食用菌种群数量日益减少,遗传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
因此对食用菌资源,尤其是野生珍贵特有资源进行普查、研究、抢救和保护,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作为唯一的国家级层面食用菌科研院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自建所四十多年来一直是研究所核心工作之一。目前研究所种质资源库保藏干制标本4万余份,活体组织1500余份,菌株3000余个,遗传物质1000份以上。为不断完善我国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建设,特别是对西南地区特有种质资源的发掘与保护,研究所组织专家团队常年开展食用菌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工作。2021年9月,研究所食用菌种质资源考察团第6次考察工作,分别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老君山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进行为期一周的野生菌资源普查和金耳野生资源收集。
老君山生态环境及资源调查
剑川县老君山大型真菌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在滇西北地区具有显著的代表性,本次调查科研人员克服高寒、高海拔、持续降雨的恶劣环境影响,共采集到大型真菌标本150多份,其中包括西南地区特有种中华美味牛肝菌、假红汁乳菇、横断山脉乳菇、广叶绣球菌、网盖牛肝菌、拟血红新牛肝菌及喜山丝膜菌等。此外,具有代表性的食药用菌还有白牛肝菌、猴头菇、木耳等。此次调查对该地区的野生菌资源进行了深入的摸底,对下一步发掘食药用菌资源和利用途径,完善我国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老君山的部分大型真菌(郭相、冯云利供图)
金耳作为珍稀的食药用菌,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使得需求量逐年上升。优质的金耳菌种是高品质金耳的保障,然而金耳野生资源稀少,且菌种不易分离,研究所科技人员一直在种质资源方面做着努力。此次食用菌种质资源考察团前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进行资源收集,共采集野生金耳12份,毛韧革菌2种,并对其进行菌种分离。最终获得金耳菌株3个,毛韧革菌菌株2个。本次考察有利的扩充了金耳种质资源库,为下一步的驯化栽培和工厂化推广应用提供了种质资源保障。
科技人员收集野生金耳种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