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江苏:乡村欣欣向荣 农民齐心致富

发布日期:2021-10-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苏雁  浏览次数:112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富起来的农民让城里人羡慕入秋,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迎来了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中午时分,“悠然北山”农家乐里,女主人朱雅琴正忙着招呼前来用餐的游客,丈夫朱珏楚则在厨房里张罗配菜、烧菜。私房鸭、悠然白肉等一道道独具特色的自创菜,让这里有了不少回头客,周末更是一席难求。今年已是小两口经营农家乐的第七个年头了。朱珏楚告诉记者,近

富起来的农民让城里人羡慕

入秋,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迎来了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中午时分,“悠然北山”农家乐里,女主人朱雅琴正忙着招呼前来用餐的游客,丈夫朱珏楚则在厨房里张罗配菜、烧菜。私房鸭、悠然白肉等一道道独具特色的自创菜,让这里有了不少回头客,周末更是一席难求。

今年已是小两口经营农家乐的第七个年头了。朱珏楚告诉记者,近年来,树山村的面貌越来越好,大家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带来的商机,夫妻俩决定回乡创业,先后成立了两家农家乐,他们的家庭收入比前几年翻了好几番,日子越过越好了。

“绿水青山”带火了农家乐,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而在无锡宜兴,偏远地区的西望村,靠制壶谋生的农民却一度捧着金饭碗挨饿。西望村村民刘政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初,上小学的他跟随制壶的母亲玩泥巴,母亲制作的紫砂壶被外地人收购,收入却只够一家人勉强糊口。

刘政高中辍学后从事紫砂壶制作,几年后,家里条件得到了改善。村里成立了西望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青蓝工程”,刘政被正高级工艺美术大师范伟群收为徒弟,并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走出了自己的艺术创新之路。

刘政的作品以素器、方器、筋纹器类为主,这一类壶难度系数高,要经过很多次塑形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他设计制作的“宫灯”“三足宝鼎提梁”“石铫提梁”三款紫砂壶获得了国家专利。独特的原创设计,使刘政的“一心斋”紫砂工作室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年收入近百万元。

共同富裕路上不落下任何人

挖掘“耕”文化,做优做强特色农业。面对山地多、耕地少、收益差等困难,2000年,树山村村干部带头“改米换梨”,试种500亩梨树。每到春季,漫山遍野的梨花绽放,成为苏州的美景之一。如今,翠冠梨、杨梅、云泉茶已是远近闻名的“树山三宝”,“树山杨梅”国家地理标志于今年3月正式授牌,极大地带动了农家乐的火爆和农产品的销售。

“我们依托2800平方米的载体,通过政府、社会组织等协调合作,打通资源壁垒,全力赋能全市首个镇级富民再就业培训学校。”通安镇副镇长林展表示。富民培训基地除了开设各类常规技能培训,还开设了定制增能培训。眼下,朱雅琴就在富民基地培训班学习西餐、茶道等技艺,为自己的农家乐服务创新不断充电。

截至今年9月,通安镇富民培训基地共开设各类培训班65个,培训1884人。其中710人拿了结业证书,685人拿到了国家资格证书。“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不足1.5万元;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万元。”树山村党总支书记吴雪春告诉记者。

扶上马,送一程,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踏实。宜兴市西望村党总支书记范泽锋介绍,2009年,该村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村里的紫砂经营户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原料供应、技术培训、营销推广、品牌包装、宣传推介、行业管理的全产业链共建共享,并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督导作用。

截至2020年,紫砂专业“青蓝工程”已促成380对师徒结对,为120多位家庭贫困青年传授紫砂技艺;孵化成立了680多家个人工作室,年销售额超2.6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0万元。

乡村发展欣欣向荣,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刘政的儿子当兵复员后回到西望村,跟随父亲从事紫砂壶制作。“他‘自立门户’开设工作室,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刘政说。

苏州高新区树山村和无锡宜兴西望村是江苏省通过乡村振兴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缩影。2020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8元,同比增长6.7%,江苏乡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记者苏雁)

责任编辑:刘思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