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吉林:连续4年实现“吨粮田” 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显成效

发布日期:2021-10-13  来源:吉林学习平台  作者:景洋  浏览次数:10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2021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人民政府在“梨树模式”研发基地进行保护性耕作高产增效技术现场测产,测评结果为2021年玉米产量1077.94公斤/亩,该地块已经实现连续4年超吨粮。“梨树模式”研发基地种植的玉米“梨树模式”研发基地作为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基地,通过15年多的

2021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人民政府在“梨树模式”研发基地进行保护性耕作高产增效技术现场测产,测评结果为2021年玉米产量1077.94公斤/亩,该地块已经实现连续4年超吨粮。

“梨树模式”研发基地种植的玉米

“梨树模式”研发基地作为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基地,通过15年多的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技术,土壤肥力已经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马兴林研究员,以“扩库限源增效”玉米高产超高产理论为指导,优化集成高产高效机械化管理技术,构建玉米保护性耕作高产增效技术。

保护性耕作高产增效技术测产现场。

玉米保护性耕作高产增效技术实施以来,2018年玉米产量为1062.43公斤/亩;2019年玉米产量1152.45公斤/亩;2020年玉米产量为1039.17公斤/亩。2021年,该试验地已经成为我国东北玉米主产区唯一一个连续4年实现吨粮的地块。

保护性耕作高产增效技术测产现场。

听到测产专家组宣布“1077.94公斤/亩”的结果后,梨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产增效技术非常有推广价值,下一步,要通过组织合作社、村委会学习培训等方式让群众看到新技术为粮食品质产量带来的变化,逐步达到推广新技术的目的。”

保护性耕作高产增效技术测产现场。

记者在保护性耕作高产增效技术测产现场看到,“梨树模式”研发基地负责人关义新难掩兴奋,“高产增效技术的投入寥寥无几,但增产幅度显著,农民的收益更高了。”

作者单位:吉林日报

责任编辑:田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