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科技 » 科技动态 » 正文

宁夏农科院新技术攻克“水稻癌症”

发布日期:2021-09-30  来源:宁夏学习平台  作者:张瑛  浏览次数:13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正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地水稻成熟收获的时节。9月28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姚伏镇小店子村,500亩水稻随风起伏,稻穗硕大,颗粒饱满。望着眼前丰收的美景,小店子村金福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哈学虎笑得合不拢嘴:“有宁夏农林科学院的生物防治技术‘保驾护航’,今年丰收又成定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正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地水稻成熟收获的时节。9月28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姚伏镇小店子村,500亩水稻随风起伏,稻穗硕大,颗粒饱满。望着眼前丰收的美景,小店子村金福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哈学虎笑得合不拢嘴:“有宁夏农林科学院的生物防治技术‘保驾护航’,今年丰收又成定局。”

哈学虎向记者介绍,过去合作社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氮肥施用量较多,叶瘟和穗颈瘟危害较重。2018年,宁夏农林科学院的专家到合作社开展防治稻瘟病杀菌剂试验示范推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合作社只为一半水稻使用了生物防治技术。“没想到当年发生了严重的稻瘟病,多种化学农药连续喷施4次均无法有效控制病害,水稻减产30%以上,而我这500亩使用了生物防治技术的水稻非但没有减产,产量还有所增加。”哈学虎说。

水稻一直是宁夏主要优质粮食产业,水稻稻瘟病是危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据估计,我国每年因稻瘟病发病直接损失稻谷约30亿公斤,宁夏每年的产量损失约20%至30%。抗病品种选育和化学农药防治是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措施,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易变异,抗病品种选育一般时间较长,而化学农药的残留容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研制对人类和环境友好并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新型生防菌剂对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宁夏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沙月霞说。为此,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开展了“防治稻瘟病芽胞杆菌杀菌剂的研发与生防机制”项目,课题组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

“该技术可用于各品系水稻稻瘟病的预防,对叶瘟预防效果达70%至85.9%,对穗颈瘟预防效果达60%至78.4%,可增产8%至15%。”沙月霞向记者介绍,目前该技术已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累计示范应用2.9万亩,为农民挽回产量损失254.8万公斤,产值687.4万元,累计节约成本28.1万元。

作者单位:宁夏日报

责任编辑:杨涵棋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