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这旱地适合种什么品种?”“今年红蜘蛛病害严重怎么办?”“玉米黑粉病不管它行不行?”近日,在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松烟镇大发沟村村委活动室里,村民们正向来授课的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专家请教。
应晋中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驻村工作队邀请,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郑丽萍研究员专程深入大发沟村调研辅导,并就“如何提升旱地玉米生产效益”进行了专题培训。近年来,高粱研究所凭借强大的研究力量与技术成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与地方农业部门、相关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合作交流,推陈出新,把新品种新技术第一时间推送到田间地头,为晋中市脱贫攻坚和“三农”工作作出巨大贡献。
大发沟村种植结构比较单一,700余亩耕地玉米占90%以上,玉米收成实打实是百十来户村民的“钱袋子”,秋收后,满村堆满了黄澄澄的玉米,成为一道风景。驻村帮扶工作队一方面引导农民适度调整高粱和新品玉米等种植结构,另一方面加大对玉米的技术培训力度,除了组织村民参加培训,还邀请山西省农科院专家面对面进行技术传授。
郑丽萍深入大发沟村调研后,细致讲解有关玉米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选种、备耕、施肥、用药、虫害防治等问题,对生长过程中的管理提出意见建议。大发沟村村民张彦平说:“种了这么多年的地,黑霉病就没当回事,从来没有管过,哪知道还“传染”了,老师讲得太及时、太有针对性了。”
农业科技本姓“农”,就应该与农民深度融合,想其所想,帮其所需,提高农民兄弟的科技素质。“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就是要立足岗位,面向基层,以实际行动服务农民群众,让更多成果惠及村民百姓,实实在在地为乡村振兴加把劲、助把力。”面对村民的热情,郑丽萍感慨地说。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日报社
责任编辑:杨涵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