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县坡山村村民方剑青,年轻时前往上海、浙江杭州、北京等地务工。后来,赶上黄山推行全域旅游,回到了家乡,开办了乡村农家乐。为了推介小山村,买了摄影设备,拍摄家乡美景,让越来越多的游客了解小山村,来到这里旅游。
歙县许村村民谢奇峰,2017年从上海回到家乡开办茶叶加工车间,帮助40多户农户脱贫增收,去年产值达8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000万元。
在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天籁农场内,基地负责人方朝阳在果园采摘猕猴桃。2014年,退役返乡的方朝阳依托乡村旅游资源,流转100亩土地,引进葡萄、火龙果、猕猴桃、柑橘等优质果种,注册成立天籁农场,打造集水果采摘、旅游观光、研学休闲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带动3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黄山市徽州区石岗村多肉基地,基地负责人刘艳在养护多肉植物。随着石岗红色旅游发展,游客不断增多,“90后”的刘艳萌生了把种植多肉的爱好发展成产业的想法。在村里的支持帮助下,今年迅速发展3亩多地的多肉基地,培育品种数百个。
在江苏南京闯荡多年的陈贞,2016年11月返乡创业,注册成立五丰源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农田1200多亩,走“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发展之路,如今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歙县坡山村党支部书记方四清(左)同村民一起准备“晒秋”场景。村子里开办了20多个“摄影之家”,全村凭借摄影接待业务走上小康,方四清业余时间也迷上了摄影。
在外务工的歙县坡山村村民方锦山,2018年返乡创办民宿,今年前8个月已接待全国各地的游客1800人次,创收26万元。
歙县溪头镇溪头村的潘婷婷,利用直播平台宣传家乡,并推销茶叶等名优农产品。
当前,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三农”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新农人”群体开始大量涌现,他们成为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生力军,彻底颠覆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昔日形象。“新农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开拓出令人瞩目的广阔新天地。近日,记者在安徽省黄山市乡村,用镜头记录许多“新农人”的身影,他们当主播、玩摄影、办民宿、开工厂……用勤劳的双手为乡村振兴画卷涂抹亮丽的色彩。
记者 潘成 摄影报道
策划:安徽日报视觉新闻中心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张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