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黑龙江:北国大粮仓的瞩目成就

发布日期:2021-09-27  来源:黑龙江学习平台  作者: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次数:21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庆丰收,感党恩!百年芳华,硕果累累,千里沃野,又逢金秋,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让我们一起看看,黑龙江农业发展令人瞩目的成就!粮食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产量从建国初期的200亿斤跨越至1500亿斤以上,从历史上的麦豆主产区转变成稻米主产区,从粮食生产全国

庆丰收,感党恩!百年芳华,硕果累累,千里沃野,又逢金秋,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让我们一起看看,黑龙江农业发展令人瞩目的成就!

粮食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产量从建国初期的200亿斤跨越至1500亿斤以上,从历史上的麦豆主产区转变成稻米主产区,从粮食生产全国中游水平发展成粮食生产第一大省,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2020年,该省粮食产量实现1508.2亿斤,约为1949年的14倍,1978年的5.1倍,其中,水稻、玉米、大豆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9,相当于中国人每9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作用更加稳固。

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提高

注重发挥资源丰富、生态良好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和质量安全明显提高,绿色食品产量、认证面积、标准化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市场网络和品牌影响力等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绿色食品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龙江米”“龙江奶”“龙江肉”“龙江油”成为黑龙江现代农业的亮丽名片和金字招牌。截至2020年年底,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8513.7万亩,约占全国的1/5,占该省耕地面积的35.6%。

畜牧产业发展取得突破

黑龙江省畜牧业生产水平和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彻底改变了过去畜产品极度匮乏的局面。畜牧业从家庭副业成长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1949年的9.9%提高到2020年的29.7%。2020年,该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52万吨、117万吨、500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7.9倍、17.5倍和37倍。特别是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该省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进程不断加快,通过推进科学、健康养殖,生产水平、养殖效益、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蛋白、脂肪、菌落总数等生鲜乳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少且多是从东欧一些国家引进。1952年,该省有大中型拖拉机552混合台、大中型机引农具2200部、联合收割机195台。2020年末,该省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6775万千瓦,其中,100马力以上拖拉机达到7.5万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7.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一,农机物联网应用也居全国领先水平。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农田水利、育秧大棚建设。2020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116.5万亩,亩均增产粮食100斤左右,水稻智能催芽和大中棚育苗基本实现全覆盖。

农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业生态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面积522.6万亩,完成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作业面积1330万亩,累计落实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4545.3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1%。该省耕地质量平均等级3.46等,高出东北黑土区0.13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3倍。

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强化

注重发挥农业科技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方面的基础和核心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转化。2020年,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8.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该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良种对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45%和40%。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育种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6年开始,整合科技力量,目前组建大豆、水稻、玉米、杂粮等17个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围绕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建设,在哈大、哈同等五条公路沿线,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高标准现代农业科技园58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5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主体3000多个,通过“园区+基地+主体”的技术示范推广方式,促进该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

外向型农业发展壮大

1978年以后,在“对外开放”政策指引下,黑龙江省外向型农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该省实现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7.83亿美元。黑龙江省对外农业合作已拓展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饲料生产、农产品市场建设、农业科技等领域;境外农业开发、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由单一种植业开发向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由边境地区开发向腹地纵深开发转变,由企业间项目合作向政府间、企业与政府间合作转变,由松散型、粗放型投资向园区型、集约型投资合作转变。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以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逐年提高。2020年,该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168元,约为1949年的197倍。党的十八大以来,稳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和大规模减贫行动,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2020年底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

农村人居环境逐年改善

黑龙江省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省深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能源革命、菜园革命、村庄清洁行动和“龙江民居”建设“5+1+1”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三年整治行动圆满收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探索推广了管网式和净化槽式水冲厕所建设,共有7个县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启动建设美丽宜居村庄300个,省级菜园革命示范村达到507个;累计安装户用生物质炉具13.9万台,建成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站1471处;新建20个省级“龙江民居”试点村,引导农民建设特色民居。

农村各项改革扎实推进

黑龙江省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五大创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全面完成,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总数已突破40万个。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该省200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1.35亿亩,兰西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在该省推广。2021年该省全程托管服务面积将超过2000万亩;“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全面推广,累计线上发放贷款超过400亿元;完成克山县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任务,扎实推进了安达“三块地”改革试验。

乡村振兴路上,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从目前田间调查和专家分析情况看,今年黑龙江省将是个农业丰收增产年,可实现粮食生产“十八连丰”。黑龙江省有信心、有能力、有实力,筑牢“压舱石”、当好“排头兵”,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优质“龙江粮”。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责任编辑:刘思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