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
这首我国南方广为流传的《采槟榔》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其中不仅有对于淳朴爱情的描写,还提到了一种对北方小伙伴而言略显陌生的植物——槟榔。
咀嚼槟榔,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仅次于吸烟、饮酒和饮用含咖啡因饮料的第四大精神依赖性习惯。然而,就是这个在世界范围内都大受欢迎的槟榔,早在2004年,就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一类致癌物质。
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又为什么会与可怕的癌症“绑定”的呢?
2000年的槟榔种植史
槟榔原产于东南亚,我国种植和食用槟榔的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就出现过槟榔的身影,“流落胥如,仁频并闾”,其中,“仁频”就是当时人们对槟榔的别称。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也有过相关记载:“槟榔,信南游之可观:子既非常,木亦奇特……”
正如文献记载所言,槟榔(Areca catechu)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较为常见,被广泛种植于中国南方一带及其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在分类上属于棕榈目、棕榈科、槟榔属。
槟榔属于常绿乔木,茎直立,最高可达30米,顶端长有羽片状的叶簇。槟榔开花并不起眼,花落后结出椭圆形,仿佛迷你椰子一样的青绿色果实,就是可供食用的槟榔果了。
图源:视觉中国
在槟榔产地,许多人会直接食用新鲜的槟榔果,而市面上常见的商品槟榔,则是槟榔果经熟石灰、槟榔叶以及多种调味料处理后制成的。
据统计,全球约有6亿人有咀嚼槟榔的习惯,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南部以及西方国家的移民人群中。
槟榔是如何让人上瘾的?
无论是新鲜的槟榔“青果”还是经过加工的商品槟榔,都有一种强烈的刺激感。
槟榔的成瘾性,主要还是由于它具有的兴奋作用。许多人在咀嚼槟榔后都会进入精神亢奋的状态,这一现象主要与槟榔中的生物碱成分——槟榔碱和槟榔次碱有关。与很多生物碱一样,槟榔中的生物碱成分能够刺激人体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除此之外,有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会在槟榔的加工过程中使用麻黄,其中的麻黄碱不仅会使人上瘾,其分子结构还与毒品冰毒十分相似,对神经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长期食用很可能会产生依赖性。
致癌,不是危言耸听
相信“让人上瘾”这个说法已经让许多小伙伴对槟榔望而却步了,而这还不是它最可怕的地方。
根据对人的致癌危险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所有的致癌因子分为五类,槟榔所属的一类致癌物被认为具有明确致癌性。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也证实这一观点,在槟榔盛行的地区,口腔癌、口咽癌,甚至食道癌的发病率都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同时,有研究者发现,习惯咀嚼槟榔的人中,有超过80%的人出现了口腔黏膜病变,其中口腔白斑、口腔红斑、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等癌前病变的比例超过20%,具有恶变发展为口腔癌的可能。
那么,槟榔是如何破坏口腔,诱发恶性肿瘤的呢?
首先,在咀嚼过程中,槟榔中粗糙的纤维摩擦或造成口腔黏膜损伤,加速口腔黏膜细胞脱落,长期咀嚼会导致损伤迁延难愈,并逐步发展为慢性损伤,引发慢性炎症,导致细胞异常增生。
其次,除了物理损伤,槟榔的生物毒性也是其致癌的重要因素。槟榔中的槟榔碱,重量约为槟榔干重的1%,作用于人体口腔黏膜上皮可导致上皮细胞凋亡加速,并造成口腔黏膜中的胶原淡斑、弹性蛋白代谢异常。同时,槟榔加工过程中各种添加剂的使用,使槟榔中活性氧化剂、丁香性多酚和亚硝胺的含量增多,都增强了槟榔的基因毒性。
在槟榔盛行的地区,很多人还会将另一种一类致癌物——烟草,加入槟榔中一起咀嚼,进一步增加了槟榔的致癌性。
而在咀嚼槟榔的过程中,吞咽槟榔果汁则被视为食道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每年,都有许多人因为嚼食槟榔患上口腔恶性肿瘤,最终不得不接受手术,失去了舌头、牙床,甚至是半张脸。而因为长期嚼槟榔,出现牙齿磨耗严重,患上牙周疾病和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如果小伙伴们身边的家人朋友有嚼槟榔的习惯的话,一定要劝他们尽量戒掉这个有害健康的习惯哦!
审核专家:陆斌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科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责任编辑:贺治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