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福建南平:不断改革创新科特派机制

发布日期:2021-09-20  来源:福建学习平台  作者:赖昊拓 吴勇君  浏览次数:117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种植再生稻,第二季省去了翻耕、育苗、插秧等流程,节本增效的效果十分明显!”日前,福建省南平市级科技特派员、浦城县临江镇农技站站长潘日明带领农技站技术人员对“隆金优1212”再生稻示范基地进行头季实割测产验收,测出该再生稻品种平均每亩头季稻湿谷产量近700公斤。国内领先的项目成果让基地农户马芳华乐开了花。

“种植再生稻,第二季省去了翻耕、育苗、插秧等流程,节本增效的效果十分明显!”日前,福建省南平市级科技特派员、浦城县临江镇农技站站长潘日明带领农技站技术人员对“隆金优1212”再生稻示范基地进行头季实割测产验收,测出该再生稻品种平均每亩头季稻湿谷产量近700公斤。国内领先的项目成果让基地农户马芳华乐开了花。

在闽越山水米业负责人钟安森看来,浦城虽然拥有悠久的水稻种植传统,但比起大平原产米区,不具备体量上的竞争力,必须依靠科特派带来的技术优势,做好精品化的文章。他在浦城县科技局帮助下,向南平市申报了引入4位指定农科院专家的需求,并得到了充分支持,这促使其下定决心在2019年返回浦城。该科特派团队平均每周前往企业1次以上,至今已筛选检测土地2000余亩,引入试种稻谷20余种。

随着南平市近年来不断创新科特派选派机制,传统的政府“拉郎配”正向着需求方与科技人员双向选择精准对接转变,服务模式也由“单人单点”转向了“组团联动”。目前,除192名市级企事业单位下派的专技人员和个人科特派外,还有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团队、15个法人科特派、9个行业服务团,309个省级团队科特派和11个法人科特派活跃在南平市基层。通过团队与个人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工农业技术与经管文旅结合,一批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梯队正在形成。

近期,借助闽东北协作契机,南平市建立了1500万元规模的“科技特派员资源化学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由南平市科技局、武夷学院、相关县(市、区)及其园区、企业共同出资,以创新助力企业破解关键技术难点,目前已申报评审16个项目。而在南平建立的首家科特派学院,已举办省内外培训班6期,培训近700人,并与北京国农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联盟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此外,南平市共有139个乡镇和53家重点企业建立了科特派工作站,90%的建制村建立了科特派服务点,累计建立的科特派工作站和科特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已达300余个。

此外,科特派服务云平台、“慧农信”专家库等线上平台的出现,也为加强科特派在线管理、绩效考核提供了有力抓手。按照科特派提供服务、组织培训和回答农户咨询成效情况进行的积分制管理和对应奖励,极大鼓舞了科特派群体干事创业的热情,2020全年内共实现服务农民超2万人次。闽越山水米业的科特派团队,便在近期为当地另一家农户解决了土壤病害菌问题,“慧农信”专家库对服务联动性的提升功不可没。

南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平将继续围绕“四个巩固”,即巩固发源地优势、巩固精准选认模式、巩固全产业链服务、巩固利益联结机制,深化科特派制度改革创新,使其在服务乡村振兴和南平市“3+4+5”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赵子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