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个水稻杂交组合的丰产性、株叶性以及结实率都好,而且叶片挺直,总算在这个季节看到好结果了。”近日,在重庆市巴南区南彭街道忠兴水稻试验田里,来自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的博士研究员王楚桃和他的同事头顶烈日,正在进行选种、育种工作,他们从300多个水稻杂交新组合里发现,8个水稻杂交组合的长势非常好。
研究员筛选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 刘纪湄 摄
据了解,受气候的影响,重庆一直是全国稻米品质改良难度最大的稻区之一,曾经被称为“劣质稻产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30年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团队扎根科研一线,扑在田间地头搞选育,把水稻试验基地选址在巴南区南彭街道的忠兴社区。
南彭街道忠兴水稻试验田 刘纪湄 摄
“忠兴的海拔只有280米左右,四周环山,水稻灌浆期温度高,不利于优质稻的生产。”王楚桃告诉记者,他们就是要在这个天然的逆境条件下筛选优质稻,其目的在于培育优质、耐热的杂交水稻品种
。
研究员对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人工授粉 刘纪湄 摄
从无到有选育水稻新品种,并非易事。要在寡日照的重庆稻区,选育出光合作用效率高的水稻新品种,则难上加难。尽管如此,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的水稻研究团队还是从国内外收集的近10万份水稻资料中,发现1份有用的水稻数据,并立刻开展品种培育。最终于2018年在南彭街道忠兴水稻基地里培育出新品种“神农优228”,破解了优化寡照区水稻质量的难题,该新品种还获得了全国金奖品种。
南彭街道忠兴水稻试验田的水稻 刘纪湄 摄
当然,在重庆培育优质水稻之路并不止步于此。“这个穗子要先放在杂交袋里,待它完全开了,再等上5到10分钟,才可进行投粉。”王楚桃还对杂交水稻新品种开展了授粉工作,旨在从试验田里的水稻杂交组合中“优中选优”,培育丰产优良品种。
研究员对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人工授粉 刘纪湄 摄
“把握时间非常关键,我们要对每个水稻杂交组合的株叶形、抗倒性、结实率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条件较好的苗头组合,等到成熟时,再对它们进行测产、烤灼、密植测试、食味品尝,最终挑选出最优的水稻杂交组合,进入国家实验和推广阶段。”王楚桃进一步介绍。
南彭街道忠兴水稻试验田 刘纪湄 摄
目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团队已推广自主研发的优质水稻1.5亿亩,增加产值150亿元。未来,该研究团队将继续依靠“科技兴粮”,助力重庆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巴南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杨涵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