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苗绿人影红,六月水乡插秧忙。每年6—7月都是农村最忙碌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收麦子、插秧苗,挥洒汗水,收获果实,播种希望。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张堰村的农田内,瓶窑东苕溪稻米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忙着给刚翻新的土地穿“新衣”——可降解地膜。
可降解地膜 施振东 摄
用生物原料做成的可降解地膜,在使用60天后开始降解,可以在自然环境下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在水稻插秧的同时覆盖降解膜,覆膜后不需要喷施除草剂,是生产有机大米的重要措施。
有机水稻根据黑色可降解膜上预留的圆孔整齐排列 施振东 摄
瓶窑东苕溪稻米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戴水高介绍:“传统农用地膜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越来越多的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如果人工回收,成本较高。而使用可降解膜,待水稻长大后,会自行分解。”
据悉,今年瓶窑镇准备在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试用20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减少化学农药和残膜污染的同时增加产量,守护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图片来源: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人民政府)
杭州学习平台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