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健康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根据最新数据表明,肥胖、近视、脊柱侧弯已经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三大“杀手”。
暑假期间,如何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家有“小胖墩”怎么办?如何保护孩子脊柱健康?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暑期学生健康相关情况,与会专家给出良策。
山东省邹平市黄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为学生讲解爱眼护眼知识
视力 强化爱眼意识预防“小眼镜”
“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再那吾东·玉山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上半年全民居家抗疫减少了户外活动和放松眼睛的时间,对近视防控工作带来了挑战。为全面评估近视率的情况,2020年9月到2020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全面开展近视专项调查,覆盖全国8604所学校,共筛查247.7万名学生。近视防控总体见效的基本局面初步展现。
再那吾东·玉山表示,从2018—2020年的监测结果分析来看,通过多部门的合力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与2018年的53.6%相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学生近视早发现象得到了一定缓解。2020年,全国幼儿园大班6岁儿童近视率与2019年相比持平,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但近视低龄化问题仍然突出。2020年,全国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均超过9%,最高可达19.1%;小学阶段近视率攀升速度较快,从小学一年级的12.9%快速上升至六年级的59.6%。平均每升高一个年级,近视率增加9.3个百分点。“幼儿园和小学是我国近视防控重点年龄阶段。”
此外,低度近视发展为中高度近视放缓。在近视学生中,2020年中、高度近视比例与2019年相比持平,但较2018年下降0.6个百分点。说明高度近视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2020年监测显示,近10%的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且占比随年级升高而增长,高度近视的危害仍不容忽视。
再那吾东·玉山介绍,当前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举措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其中以低年龄段儿童为重点,确保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加强学校卫生监督检查,抽检教室采光照明等达标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和学校落实整改;总结推广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的先进经验,推广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法在近视防控中的运用;持续不断进行宣教,增强家长和孩子“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用眼行为。
再那吾东·玉山倡议,暑假期间,孩子们要做好居家旅行的疫情防控,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减少近距离用眼和视屏时间,增加阳光下的户外活动,积极预防近视与肥胖,防止意外伤害发生。
体重 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不做“小胖墩”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农村超过了城市。”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有重要作用。赵文华表示,“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塑造健康的家风,养成良好的家庭习惯,并将其传承下去。”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小胖墩”?赵文华给家长们提出一些建议。第一,家长应帮助儿童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习了解营养知识,做到膳食多样化。与孩子一起去超市、菜市场识别食物,学会看食物标签,让孩子进厨房学做家常菜,并且在家庭场景中践行分餐制。
第二,家长要帮助孩子实现充足的身体活动,比如绿色出行,多做家务,到户外健身等。儿童青少年每天要进行中、高强度的活动至少1个小时,以活动时气喘吁吁、出点大汗为宜。学习时,每小时或45分钟站起来活动一下。减少静态行为,即靠着、躺着、坐着。
第三,减少使用电子屏幕时间,避免久坐引起肥胖。日常生活中,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关注体重,经常测量并记录体重、身高、腰围,如增长过快就要采取相应措施。另外,对于已经超重或稍微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切记不要盲目减肥,更不要偏听偏信减肥办法,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调查显示,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近20%经常喝含糖饮料,而“经常喝”指的是每周至少5天在喝。针对含糖饮料问题,赵文华提醒家长要引起重视。“家长应鼓励孩子主动、足量饮用白开水。饮料不是水,应该不喝或少喝。”赵文华表示,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和孩子共同健康成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脊柱 改善不良身姿让孩子“挺直腰板”
“目前,儿童脊柱弯曲异常患者数量确有明显增加,特别是在初中年龄阶段最为常见。”中国疾控中心学校卫生中心教授马军表示,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的2019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总的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为2.8%,初中、高中阶段增长更快。马军介绍,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儿童青少年的身高发育基本接近尾声,这个时期主要以脊柱增长为主。目前,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比较缺乏,固定脊柱正常生理弯曲两侧的肌肉力量不足,再加上坐姿、站姿不正确,容易造成脊柱弯曲异常。
近年来,针对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增多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在2016年的下半年以及2017年上半年,对我国五个省份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情况进行调研;2019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纳入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监测,并且对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筛查的国家推荐性标准进行了修订;正在组织制定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规范》对脊柱弯曲异常的筛查、预防和控制作出了明确规定。
如何减少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发生率?马军表示,要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培养健康行为习惯,强化健康意识,普及脊柱侧弯自我筛查技能,推广脊柱侧弯自我筛查的方法,建立脊柱弯曲异常健康档案。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生活习惯养成,包括正确的站姿、坐姿,改变久坐行为,以及合理控制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马军建议,应根据儿童青少年身高特点,定期调整家庭和学校的课桌椅高度,正确选择使用书包,最好选择双肩背书包,书包的重量不能过重。要增加身体活动,特别是维护脊柱健康的运动。对于市场上有关形体、坐姿矫正的设备,马军认为,这些设备对于矫正孩子形体坐姿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孩子出现脊柱弯曲异常的问题,应到专业机构尽早诊断,然后进行科学的矫治。
责任编辑:杨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