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态环保 » 正文

内蒙古五原:5万亩“盐碱白”变身“生态绿”

发布日期:2021-08-14  来源:内蒙古学习平台  作者:陈志鸣 景瑞敏 吴莹  浏览次数:29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王成林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荣义村的村民,这几天,他每天都要到自家的玉米地查看农作物的出苗情况。看着齐膝高的玉米长势喜人,王成林很欣慰。五原县隆兴昌镇荣义村改良后的土地 陈志鸣 摄五原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30万亩耕地中,不同程度的盐碱化耕地达123.1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54%,严重影响当地


王成林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荣义村的村民,这几天,他每天都要到自家的玉米地查看农作物的出苗情况。看着齐膝高的玉米长势喜人,王成林很欣慰。

五原县隆兴昌镇荣义村改良后的土地 陈志鸣 摄

五原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30万亩耕地中,不同程度的盐碱化耕地达123.1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54%,严重影响当地现代农牧业的发展。从2018年开始,五原县5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园区破土动工,通过与17家科研院所、30位专家合作,开展了22个研究课题试验;利用“五位一体、暗管排盐”等多项盐碱地改良技术,有效提高农田利用率。如今,该项目园区新增可耕地面积4500亩,亩均增收300至500元。

土地整治好了,农业企业、合作社纷纷入驻。荣义村五组的村民将改造后的近3000亩耕地全部流转给企业。

“我们不但能拿到土地流转费,‘放母收羔’模式实行后,养羊也能挣钱,现在比过去好太多了!”今年50多岁的李后生深有感触地说。

经过几年的努力,昔日的“盐碱白”变身“生态绿”,盐碱荒滩变成一幅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渠相连、沟相通的田园画卷。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杨涵棋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