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积极探索“援法议事”在乡村振兴的支点作用,构建基层村(居)自治新模式。
党建领航,“援法议事”成时尚。充分发挥党支部对村(居)依法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村居、进网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强村(居)网格“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为每个村(居)配备法律顾问,实现“村(居)法律顾问”“法润民生微信群”全覆盖,打造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
由点及面,议事平台显成效。率先在胡集街道谭港村建立新市民邻里服务中心,开设“诉求墙、回音壁”,采取“3+1模式(村居一人、公安派出所一人、邻里中心党支部一人)共同服务诉求人”,对群众反映的涉法问题逐一登记、积极回应。依托法治公园广场、法治文化长廊,广泛搭建“援法议事”点,定期开展“小胡说法”“集中生‘治’”“乡约有六”等活动,引导村民尊法守法用法。
社会参与,法治利民惠民生。在胡集街道西园社区建立社会组织孵化站,整合法惠社、睦邻互助社、文化传播服务中心、未成年人成长中心等社会组织资源,优势互补、抱团发力,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广泛吸纳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法律顾问、房屋出租户、部分企业主等参与基层治理,营造“人人都是参与者、大家同是受益者”氛围,提升居民法治意识和自觉。
来源:《长安》杂志
责任编辑: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