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虽有概念偏差,但两者在实体指向上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修复的各项业务工作上,在地球系统四大圈层、“山水林田湖草海”的治理对象上,在经济学、管理学、地球科学、测绘学、地质学、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水文学、海洋等的学科领域上,两项工作更是息息相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并初步对治理能力形成了几个核心价值判断:是不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是否有效转化;资源环境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这就为如何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以及将制度体系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了评价依据。围绕上述价值不难发现,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首要处理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是“健康自然”的关键指标,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是阻止“自然丧失”的关键动作,也是实现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基于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直观利益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关系,潜在矛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笔者认为,充分运用经济政策,从产权角度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针对生物多样性产权客体范围广、区域宽、流动性大、识别难等客观现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对野生动植物、生物、景观资源、保护区和栖息地内自然资源的权属界定,依据《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关于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的相关内容,明确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其产品的各种权属关系,划清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之间的界限,理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此外,应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区域的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工作,在尊重自然、经济和文化类型差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统筹布局各类保护地,丰富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措施与治理模式,提升自然保护地网络的覆盖率和完整性。
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的社会化、市场化。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在市场化保护与生态恢复制度上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市场化方式上,主要有政府购买、私人直接补偿、限额交易、生态产品认证计划等手段。政策工具有环境和气候基金、生态银行、生态效益债券、生态保险、生态信托、资产证券化等途径。例如,欧盟地区市场化方式主要是基于清晰的自然资源产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成熟的定价机制基础之上,并且有发育成熟的市场体系。这启发我们在选择具体的市场化路径或政策工具时,需着重考虑两个问题:是否有充分的法律制度保障(尤其是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是否有成熟、可持续性的交易市场?
为此,可借鉴欧盟经验,以“谁使用谁付费,谁保护谁受益”为原则,在尊重融资动力机制的差异化基础上,通过搭建自然资本交易市场、明确投融资回报、减低信息成本、辅助引导资金等办法,创新绿色金融、绿色债券、国际绿色债券、生物多样性银行、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生物多样性友好型森林碳汇、公益基金等市场化手段,激励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多主体参与,顺畅自然资源保护与恢复中的“生物多样性价值链”,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会化、市场化水平。
将生物多样性纳入自然资源保护修复工作。以“十四五”为契机,建立生物多样性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健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等陆海生态修复标准指南,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公园及保护地管理、资源开发准入、生态修复规划、资源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等资源治理过程,建立起覆盖“从空间到资源,从资源到生态,从保护到修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开展自然资本价值量核算工作。价值核算是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自然资本付费、交易和补偿等生物多样性创新融资手段的关键。国际方法学上从《联合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201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经济学(TEEB)》到《自然资源议定书》的发展已初步解决了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本之间的关联性问题,既可支撑监测自然资源保护修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绩效,也可为生物多样性市场提供实施价值识别、资本评估、效益评价技术和方法。不过,由于价值理论和自然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等差异,尚需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的“自然资源资产系列核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体系和技术标准。
筑牢生物多样性依存的非生物多样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生境,只有 “一方水土”多样才能真正实现生物多样性。推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不仅要关注生物多样性,还应重视非生物多样性。从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角度看,自然资源及其相互作用和关系构成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决定于生物多样性和非生物多样性,而非生物多样性则取决于地质、资源、空间等多重因素及其组合和相互作用。(作者单位: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i自然(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