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正在采收羊肚菌
在山东青岛莱西市马连庄镇,金色河崖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内,“80后”创业者于洋正忙着采收他的“稀罕物”——羊肚菌。进入大棚,一株株上棕下白、神似羊肚的菌菇破土而出,香味独特引人垂涎。
“2020年亩产至少能够提升到300斤。”于洋介绍说,2020年他的大棚羊肚菌能增产85%到1倍,按照每斤120元的市场价,每亩比2019年增收6000多元,总体收益在90万元左右。“现在羊肚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5亩的种植规模只能满足莱西市及周边区市高端市场,其他地方客商慕名前来采购往往‘一菇难求’。”
羊肚菌原本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南方省份,因其种植难度大、产量低,在北方更是“稀罕物”。作为稀有食用菌之一,羊肚菌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10余种氨基酸,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同时其对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生长环境和自然条件要求极高,相较其他菌种极为“娇贵”,一旦温度过高或风力过大,前期努力便会付诸东流,种植成本高、风险大、产出低,故而市场价格高,被誉为“珍稀食材”。
实际上,地处胶东半岛的莱西市纬度高、风力大,各方面自然条件并不适宜培植羊肚菌。2018年,于洋看准了羊肚菌的高效益,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赴南方省份考察学习,掌握了羊肚菌独特的生长习性后,于洋大胆承包了25亩土地,一口气建成48个温室大棚,引进菌种,开始了他的致富探索之路。
接下来,如何有效克服巨大的地理、气候差异成为摆在于洋面前的最大难题。于是他便日夜蹲守,时刻观察菌株的细微变化,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通风、喷灌、加减遮阴网,调整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终于,经过5个月的生长期,于洋的第一茬羊肚菌如期收获。2020年,随着种植经验的积累和管理的精细化,产出近乎翻番,再加上市价上扬,于洋的羊肚菌事业得以“更上一层楼”。
蹚出致富新路子的于洋不忘乡亲,他正计划与鲁东大学农学院王建瑞教授合作自主培育菌种,降低种植成本,扩大种植规模,并引进猪肚菇等其他低风险高收益的菌种,在周边村庄加以推广。
在于洋的示范带动下,已有数户村民有意向加入合作社。“原本以为南方菌种移到北方种植肯定不适应,没想到还真行,下一季我也要流转几亩地,尝试引进、培植合适菌种。”村民曲方山说道。
“农业前景天地广阔,农村大有可为,我们要继续探索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加大研发投入,争取菌种自供,利用科技的力量提高亩产效益。”说起未来的养菇事业,于洋信心十足。(农民日报记者郝凌峰 通讯员魏康)
(稿件原载于2020年5月19日《农民日报》5版)
青岛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