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5日
我国农业发展对钾肥的需求量巨大,但国内钾盐资源储量少、品位低是业内众知的事实。全国政协委员、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杨建平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统筹解决我国“缺钾”问题提交了提案。
杨建平表示,作为传统农业大国,耕地缺钾将严重制约农业生产产量和品质,并危及粮食安全以及农民利益。近年来,我国钾肥产量增长迅速,青海、新疆地区每年的钾肥产量已增长至约960万吨,据预测,国内现有钾盐资源仅能经济开采20多年。为了保证钾肥长期稳定供应,我国提出了钾肥供给“三三制”策略,即国产、进口、境外基地各占1/3,鼓励中国企业以加拿大、老挝和刚果为重点区域,“走出去”开展境外钾盐资源勘探和开发工作。目前,我国企业在老挝、加拿大、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不同程度参与钾盐矿开发和组织钾肥生产,但缺乏统筹,力量分散,且受资金、技术、资源、投资环境等限制和影响,境外钾肥基地除在老挝规模化量产外,其他钾肥基地建设较为缓慢,发展速度远低于预期。为此,他建议:加强国内钾盐资源保护性开发;加大对“境外找钾”的战略统筹和引导扶持;提升我国在国际钾肥供应中的话语权,保障我国钾肥长期稳定供应和农业战略安全。
杨建平指出,从国内来看,应实施控制性开发,合理规划国内钾肥产能,整合钾矿资源,减少野蛮开采,以延长钾盐资源可采期限,实现开发、生产的可持续。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加强生产管理,提高钾盐资源开采加工效率,提高采选综合回收率,降低资源消耗,并加强对低品位、难开采钾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从国外来看,加快境外钾肥生产基地建设步伐,是统筹解决我国“缺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能建成700万吨以上的境外钾肥产能,将使我国未来钾肥供应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绝对短缺变为相对平衡,增强我国在国际钾肥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他建议,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统筹规划、有序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境外钾盐开发。一是优先支持有行业、产业和技术背景的大型企业“走出去”,确立大型企业“境外找钾”的主导地位。二是要在国家主管部门的统筹下,抱团出海,避免抢资源时竞相抬价,出产品后又竞相杀价,恶性竞争。三是对于资源条件好、开发潜力大,工艺、技术等建设条件成熟的境外钾盐项目,在财政资金、融资、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使其尽早投产见效,解救我国钾肥供应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