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养蜂业在诸多的养殖业中,经济价值虽占不了榜首,但其所产生的后续效益却是其它任何养殖业所望尘莫及的。养蜂场无需占有大片土地,利用荒山野坡及空闲地段即可放养,办蜂场可依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适当按排,再逐步扩大。养蜂场不象其它养殖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相反地保护了大自然的生态,使许多物种授粉后免于断代。更可贵的是即使最现代化的农业也缺少不了蜜蜂的授粉。虽然琳琅满目的蜂产品价格不低,但与蜜蜂对农作物的授救价值来说,只有其一个零头数,这些和平使者既给人们创造财富,又无需报酬,目前不但成为庞大的养殖群体,更成为使贫困地区脱贫的大项目。
自从西方蜜蜂引进我国以后,强大的群势和能生产蜂王浆的优越条件,再加上新中国成立后鼓励政策的不断实施,我国养蜂业步入了顶峰,成为世界养蜂大国,盛名之下其实难成,遗憾的是,我国虽是世界养蜂大国,却不是养蜂强国,蜂产品质量低劣,不但失去了国外市场,更使国内消费者望而生畏,一个非常好的行业为什么走下坡路呢?
1. 抓蜂产品的质量上失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笔者是1961年开始从事养蜂工作,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多年的外悔内战,百业具废、经济箫条,为此国家大力提倡养蜂,鼓励大家生产优质蜂产品出口,以换取外汇,支援国家建设。当时市场上猪肉每市斤为五角到六角钱一斤,而蜂蜜收购价却高达一元钱一斤,当时收购标准为40°波美氏表,超过此标准者另给加价,达标产品更奖励粮票、布票。重尝之下,谁也不怠慢,以生产高档产品为荣。到上世纪末,优质优价政策开始松懈,许多商贾为牟取暴利,对蜂产品实行一口价收购。劣质蜂产品逐步出现,最后更出现了造假行为,鱼目混珠后一个好好行业从此走进了死胡同,国外蜂蜜它们以数倍甚至十倍的价格占据了我国高端消费人群市场,即使到了此种地步,不少人还是无所觉察,我行我素,不思改进。
2. 重商轻养本末颖倒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实体,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要求更高级的原生态绿色食品。我国辽阔的土地,南北东西不同的气候,分布着众多的蜜源植物,为生产优质蜂产品创造了特好的自然条件。遗憾的是除了极少数挺身为蜂农办好事真事的人外,很少过问。这些风里来,雨里去,南北奔波的苦人儿,简值是孤儿。笔者曾为此写过一首诗“星光惨淡夜深沉,蜂卸荒郊无近村,旅途困乏随处倒,饥寒醒来露满身”,辛苦一点那还是小事,一旦遇上了蜜霸就更伤脑筋了,至於发生天灾人祸,只有听天由命了,这就是养蜂场致命的弱点。
大家都知道黄河自古以来称之谓害河,以往多少朝代河水泛滥所引起的灾难都无法解决。近些年来,政府在青海的三江源头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对於黄土高原进行退耕还林,退农还草政策,防止了水土流失现象,再在下流修堤去淤,这条桀骜不驯的害河不就乖乖地被制服了吗?笔者近些年来参加了不少次国内大小会议,也曾费尽心机想为蜂农办一点实事,而响应者却只有寥寥数人,对待那些从事蜂产品经营的大款老总却趋之若鹜。给他们大发奖状,创办龙头企业,说一句心里话,我国有几家大企业是下面有生产成熟蜜蜂场基地的,有的也不过找个蜂场应付而已,这种自欺欺人的工作方式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足。我国蜂业行业的振兴必须从养蜂源头着手抓,只有生产优质蜂产品后再投放市场去挽回失去的一切,否则都是徒劳的。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实在是步履维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要解冻也非一时之能,除非象割除肿瘤那样下狠心,我国乳品行业不就是经过咬牙切齿的大整顿后才见到了曙光吗?
2017年是我国养蜂业最不景气的一年,也是蜂产品销售商营业额滑坡最大的一年,许多生产低浓度蜂蜜的蜂场产品卖不出去,即使硬推销出去,价格低到极点,只能赊账卖,因为蜂产品经销商低档产品库存量太大了。相反生产优质巢蜜的山西省沁水县洪达蜂业专业合作社,由于历年来始终抓质量产品却供不应求。沁水县是我国中国养蜂学会陈黎红秘书长亲自抓的成熟蜜基地。笔者2016年10月到该县举办了蜂农培训班,深为该县的田志勤会长和王三红董事长为蜂农所做的实事所感动。又如辽宁省大连市的王宝仁师傅,近些年来一直生产优质洋槐、椴树和荆条巢蜜,他的巢蜜成为抢手货。原因是他制巢蜜的盒子是环保材料,巢础是纯蜡巢础,外观很美,味感幽香,事实告戒我们,中国蜂业行业要想在世界上占有领先地位,决不能把养蜂业置之度外,否则后患无穷。
3. 农作物品种改变,给蜜蜂带来新的挑战
蜜蜂给农作物授粉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蜂产品价值的140多倍,近些年来农作物品种的不断更新和变异却给蜜蜂带来不良的后果。青海油菜已连续多年不流蜜了,到青海去采油菜需喂糖才能收集到花粉,新疆的棉花改为转基因品种后,不但取蜜量低,蜂群采后大幅度下降,内蒙的荞麦蜜以往可达群产50kg以上,而今播种美国荞麦种后,好的年景只有往年的1/3,坏的年头干脆不流蜜。南方的油菜连续数年流蜜量锐减,即使春暖花开也不理想,秋天的葵花更使养蜂场望而生畏。说也奇怪,一些蜂场到云南冬繁后赶四川、苏皖的油菜花,再进入东北,蜂群并不比在东北定地的蜂群壮,蜂螨和蜂病却进入高发期,这种现象在上世纪却很少出现。笔者在10多年前曾写过“深山访老蜂农”一篇报导,老蜂农黄遗寿由于不习惯城市生活,老两口重返深山旧居,将仅有的数群中蜂经过数年培养发展到200多群,前几年儿子为了老人住在深山生活起居不便又将他搬回义乌城郊,为搬运蜜蜂花费数千元钱,到市郊后虽有多种农作物花源,不到三年,只剩寥寥数群中蜂了,对蜜蜂来说,家花不如野花香。
4. 养蜂业后继乏人现象已经到冰点线以下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必出现劳动力紧张现象,而养蜂场的工作不但体力强度大,更生活艰苦,收入不高,许多年轻人对养蜂场敬而远之。目前从事养蜂工作的人基本已年近花甲,有的更超过此年龄他们不但不适龄,更跟现代化的饲养方法不配套,老一辈的养蜂员即将淘汰,而新一代的接班人却姗姗来迟。2017年南方各省新办的蜂场几乎没有,而一些养蜂场开始停办,这种趋势将越来越严重。浙江省养蜂协会为鼓励年轻人从事养蜂工作,2017年年会上准备评选一批青年养蜂先进工作者,总共只有23人报名,而浙江省约有100万群蜂,目前约有1万多名年近50-60多岁的超龄养蜂员,如果照此下去,浙江省在5年后还能剩下多少蜂场,五年后即使有部份新生力量加入养蜂队伍,陈旧的养蜂模式和低微的收入能够留得住他们吗?养蜂队伍的接班人,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具有强壮的体格,新一代的青年人要能适应野外困苦的生活非一朝一夕所能锻炼得出来。
5. 大自然环境日趋恶化,蜜蜂生存条件受到威胁
蜜蜂是地球上对环境生态反应最敏感的生物,高度的信息化使它们能够在数分钟内知道外界天气和蜜源的变化情况,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知道巢内的现实。随着全球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的植被变少、工业废气猛增、热室效应加大、酸雨频繁,蜜源植物流蜜量不稳定,依靠蜂产品为生计的我国养蜂业完全靠天吃饭。近些年来恶劣的天气,反复无常的自然灾害,许多蜂场疲於奔波,可是收入很低,虽劳师远征战果却很差,而其它行业却战果累累,收入大增。
6. 蜂病频敏,救治无方
蜜源条件不理想,外界环境又恶劣,加上杀虫剂的为害,蜜蜂的体质衰退,蜂病蜂螨乘虚而入。许多人畜可用的药,却不能在蜂病防治中使用,新的治疗方案又出台不了,其它行业出了问题,政策还有补助,而对养蜂场来说只有逆来顺受,自生自灭,每年秋后,我国南方不少蜂场都因患真菌病、孢子虫病、蜂螨、病毒性卷翅病而垮场,却只有叹气。近几年在国外发生的蜜蜂衰竭综合症(CCD),也在我国各地泛滥,我国的蜂农简值无法招架。
蜜蜂在地球上已生存了一亿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地球曾发生过多少次天翻地覆的变化,无数生物经受不住恶劣环境的侵袭而被淘汰,而它们却幸存了下来,正因为这些小生命的存在,使许多植物物种得以传种接代,保持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遗憾的是蜂蜜亿万多年来,虽做了不可磨灭的好事,遭到灭顶之灾却人们置若罔闻,如果不对它们及时进行防病治病抢救,一群蜂可以不到一年就玉殒香消,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警告我们“如果蜜蜂在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不管这位伟人是否说过这句话,可以肯定这是对人类的忠告,蜜蜂已经走进濒危动物的怪圈内了,人类如果再不抢救它们,依旧象对待奴隶般的态度对待蜜蜂,将很快会自食恶果。